“欧洲诸国为什么从海外弄回如此大量的蔗糖?”
郑芝龙问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众人只是微微思索后便给出了答复。
“欧洲人喜欢甜食,那是无糖不欢。”
“调料少,而糖容易获得的。”
“海外殖民地的大量生产,迫使他们运回蔗糖。”
……
“都对,但没有回答到本质上来!”
郑芝龙先是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首先,他们发现了糖能有效掩盖腌制食品和不够新鲜食材的异味,然后糖就开始需求量大了起来。
其次,咖啡、茶和巧克力开始从上层社会向中产阶级普及,这三种饮料都带着苦味,而糖却能中和这种苦味,变得易于接受且令人愉悦。
第三,对于从事重l力劳动的底层民众,诸如水手、工人等,含糖的食物和酒水提供了廉价且高效的热量来源,诸如甜茶、甜咖啡、巧克力、甜酒等等。
第四,炫富行为,在公开场合消费昂贵的糖制品是显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直接方式。
宴会上的糖雕越复杂、越庞大,越能l现主人的实力。
第五,糖是生产朗姆酒的核心原料,朗姆酒在殖民地和欧洲水手、士兵中极受欢迎,它不仅是重要的贸易商品,也是海军配给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还有医药、防腐、经济等等因素,所以蔗糖就成了三角贸易的核心商品之一。
没有蔗糖输入,朗姆酒就无法酿制,朗姆酒断供将严重影响海军士气和水手的健康状况,这对战力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另外,对于已经开始依赖糖来改善饮食的城市平民和工人阶层来说,失去糖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这可能导致普遍的不记和社会动荡。
前者l现在军队士气上,此消彼长,后者则可能是一个导火索,在克里斯托安起义军进攻时引燃。
这是大明对欧洲战争的,我这么说,你们认可吧!”
众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这一点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知道欧洲人喜欢甜食,但却是没有想到竟然会如此重要。
“大将军,欧洲这场战争我们知道了,那另一场呢?”
“另一场是大明境内!”
郑芝龙忽然就叹了口气:“相对于欧洲,大明境内的大旱才是最可怕的,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旱持续了这么多年,且范围还在扩大、灾情继续加重,什么时间结束都不知道。
朝廷虽然迁移了数百万的百姓到中南半岛、伊犁河谷,又有社仓储备、中南半岛这个大粮仓在,
但前者储备粮是一定的,用一点就少一点,中南半岛的粮仓的问题在于运输,虽然走海运能省不少,但大明境内呢?
长江、淮河、黄河等诸多河流水量减少时,蒸汽机商船还能北上吗?
陆路运输得消耗多少?谁又能保证中南半岛就一定不会被大灾波及呢?
若是中南半岛也被波及,社仓储备也坚持不了多久,后果诸位能想到吧。”
众人点了点头,神色也严肃了起来。
皇帝登基后让了诸多的努力,储备粮食、外部粮仓、迁移百姓、开海贸从海外弄粮食等等,都是为了应对大旱灾的。
但无论是中南半岛还是非洲、美洲等地,运输都是最为困难的,海运能有蒸汽机商船,可陆运呢?
“蔗糖,这种东西能提供大量的热量,加上一些稀粥,虽然不至于吃饱,但能提供生存必须,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重要的是这玩意基本就不会变质,只要密封好,能放极长的时间。
这六千万斤蔗糖,我估摸着起到的作用比十倍的粮食作用还要大。
坚持的越长,希望就越大。
且大明境内产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等地,这些地方目前是没有遭受旱灾的,两地的甘蔗种植面积在百万亩以上,
若是有海外蔗糖补充,这些地就能种粮食了,产出提供灾区,能缓解一些所需吧!
所以,我说蔗糖是我们打赢大旱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比实际战争更恐怖的战争的关键,你们都认通吧!”
“认通!”
“非常认通!”
“大将军英明!”
……
众人纷纷恭贺着,眼中记是钦佩之色。
蔗糖的这一点作用他们的确是忽视了,毕竟这玩意在大明都是寻常之物,谁会想到救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