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2章(1 / 2)

刘夏莲提议:“那咱们四个就狍子沟吧,那边鹿比较多,去碰碰运气。”

上午大黑骡子走了几十里地,该休息了,下午出猎就用大青拉着新马车,四人准备齐全。除了弩箭、猎枪之外,每人拿了一把长矛。

长白山区的冬天比小兴安岭大兴安岭要暖和,能高个七八度。不过极端的天气也是说来就好,如果突然零下到二十几度,又赶上下雪,枪可能都拉不开,这个时候冷兵器才好选择。狍子沟紧挨着小路不远,马车能直达岭下。翻过山岭就到了狍子沟,只是一场小雪就已经山岭披上了素装,到处都是雪,美极了,美的耀眼。

狍子沟里有一处地热,差不多一里多地方没有雪,溪流水冒着白气,两岸竟然还有碧绿的小草。

这里是狍子冬季的聚集地,但是同样也是猎人爱光顾的地方。

大丫、二丫撒盐煮玉米,徐雄下了几个钢丝套子。大黄转了一圈附近也没发现什么猎物,看来只能等了。

一行人躲到了不远处的草丛后面,席地而坐,刘夏莲吹响了鹿哨,时断时续。

今天等的时间挺长,一直等到太阳偏西了,这才缓缓来了三只狍子,看样子是一家三口。

大丫举弩要放箭,刘夏莲按压她的枪口:“别着急,后面应该还有。”

三只袍子吃上了玉米,加了盐,实在是太香了,发出叫声,不断的召唤同伴了,过了大约十几分钟,又来了两只大狍子,刘夏莲数了数一共是一只公狍子,三只母狍子,一只小狍子看不出公母来。

“我想抓活的了,大丫拿烈酒泡玉米,丢出去。”

大丫拿了牛皮酒袋子里的烧刀子烈酒把玉米仔细的搅拌好了,砰的一下扔出去,狍子受惊吓跑远了。

虽然叫做傻狍子,但是它们的速度是真快,跑出去百多米远才停下来。这要是别的品种的鹿制定完蛋了,但是狍子不会,它们的好奇心特别重,停下观察见没什么危险,悄悄又上来了,看见地上一包满是酒香的玉米,招呼同伴们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了。

百年人参的事情都知道了

五只狍子,六七斤泡好烧刀子的玉米,吃完大约过了半小时,狍子们开始中招了。小狍子直接到底不起,三只母狍子我在那摇头晃脑,公狍子撒酒疯,举头乱撞。

东北人能喝酒,但是东北的狍子可不行,没多少酒量,没一会儿就晕了。

刘夏莲大喜:“好,都不要伤了狍子,绑好了抬马车上。”

大丫过去拉住公狍子了,六七十斤的块头,分不清大小王了,还拿角来顶大丫,大丫双手抓住双角跟狍子较劲,咔吧一声,两个角断了,成秃头了。

大丫说:“姐啊,这可不赖我,是它自己的角太脆了。”

“没事,抓住它绑上,带走。”

五只狍子上了大马车,这收获也是没谁了。徐雄指着三头母狍子的肚子:“好像鼓鼓的,应该都有崽子了,这是要打算养了吗?”

刘夏莲点点头:“是的,五十年代的时候狍子成群结队,野狼群更是吓人,一二百头的狼群都常见,现在呢,狼群七八只,狍子五六只,这说明了什么?”

二丫挠挠头:“说明,说明它们不喜欢大群了呗。”

徐雄说:“我认为是人口多了,野生动物少了。”

“再过个十年二十年的这些动物都不让打了,所以咱们要提前布局,养着,到时候还能吃上这美味的狍子肉,如若不然就只能看着狍子流口水了。”

动物保护的理念对大家来说还是接受不了,因为太超前了,现在的情况是村里还经常组织围猎,让大家增加收入。

五只傻狍子运回到家里还没醒酒呢,老宅子后院驴舍旁边围拢了一片几十平的圈舍就是它们的新家了。

狍子不同于别的品种的鹿,它们和人亲近,容易饲养。新来的小家伙们要先驱虫,然后草料的搭配粮食食盐等,能把狍子养的非常好,这些家伙比山羊还耐粗饲料,容易上膘,抗病力强。

桂兰看着五头狍子,有些吃惊:“天,你竟然愿意费力养狍子,大多数人想法是拿着棒子去山上敲几只。”

“养着吧,慢慢发展,摸索经验,把狍子变成家畜是需要时间的。”

养这玩意倒也省心,每天喂两次草料,水槽里满上水即可,没什么太复杂的操作,越少打扰越好。

桂兰是真勤劳,原本都是刘夏莲做饭给吃大家吃,现在桂兰常住老宅子,晚饭也给做了。

做野猪肉炖白菜,做了玉米面饼子,刘夏莲、大丫、二丫、徐雄都在这吃。

娘端着一筐萝卜进来了,进门就把刘夏莲拉到旁边去:“完了,你卖百年人参的事情在村里传开了,现在都是你是万元户了。说是有人去信用社存款,信用社的人说的。”

“啊,传就传吧,不偷不抢的也不算啥坏事。”

不过信用社的人还是有点职业道德的,并未细说,所以村里人只知道刘夏莲发财了,挖了棵人参卖钱了,但是具体多少不知道,有的猜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