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317节(1 / 2)

举荐吕渭做广西常平使之人,是他的同乡,还带着点亲戚关系。只提醒吕渭来了桂州,要多多看管朱铭,防备此人横生事端,却根本不把事情给讲明白。

朱铭拿出《道用策》、《大学章句疏义》和《中庸章句疏义》,吕渭倒是知道前两本书,邸报里明明白白给禁了。

他可以立即奏报朝廷,说朱铭在桂州传播禁书。

但吕渭却愈发好奇,书里倒是写着什么?

让随从抱着书离开,吕渭边走边读《大学》。很快他就发现,这本书注解得很好,只个别地方“曲解”经义,怎么也不该被禁啊。

花费几天时间,略微看完其中两本,《道用策》也读了一些。

有的内容他虽不赞同,但对朱铭却愈发佩服,同时派人打听朱铭到底干了啥。

《治安疏》、《正气歌》很快拿到手,吕渭看了沉默不已。

王黼的劣迹,主要显于京畿和东南,目前还未全国性为恶。甚至对广东、广西来说,王黼还算个好宰相,废除了蔡京的大量恶政。

那么,朱铭把王黼列为六贼,奏疏里的罪名是否为真?吕渭感到有些迷惑。

不管怎样,他没有给朝廷写信举报,而且一有空就去听朱铭讲课。

顺便,弹劾蔡怿、尚用之等人尸位素餐,整日里游山玩水不干正事儿。

在集体躺平的桂州官场,吕渭很快就被同僚孤立,他反而跟朱铭接触最多。

春末。

白胜带着几封家书,自洋州而来。

朱国祥的信件内容,除了介绍三大基地,还大概讲了洋州、金州的情况。自从方腊起义以来,朝廷在川峡各路加税,洋州、金州的百姓愈发困苦。

新来的金州知州和通判,虽不像李道冲那样疯狂捞钱,但为了政绩也是大肆征收苛捐杂税,搜刮钱财讨好京西路的各位长官。

整个汉中地区,地主和农民最倒霉,农业杂税越收越厉害。

玉米已经正式列为实物税之一,大量玉米、稻米运去东京和洛阳,以此来压低暴涨的两京粮价。

还有,自从朱铭被编管之后,新来的州县官员,都对朱国祥没那么客气了。

幸好朱国祥本人还有官身,而且地方威望极高,否则三处村落肯定被方田征税。即便如此,三处村落的税额也提升,每年需要缴纳的钱粮增涨40。

张锦屏和郑元仪的信件,则是诉说近况,提醒朱铭注意身体。

张锦屏怀孕了,是在半路上发现的。蜀道太过崎岖劳累,月事不至也没放在心上,走到利州城突然晕厥,请医生来诊断才发现喜脉。此后,在利州城足足养胎两月身体好转才继续行路,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改坐滑竿和乘船。

朱铭逐一回信,还让老爸派人去东京,随时关注朝廷信息。

第313章 不法之徒朱院长

“春,正月,丁酉朔,日中有眚,旁有青黑气如水波旋转。”

春天出现的日食,又让群臣逮到机会,对准“六贼”进行疯狂输出。

蔡京虽然罢相,但没有离开京城,而且其门生故吏太多。他家里的仆人,也有做官的;他家陪嫁的婢女,居然也能封为夫人。

对于蔡党,王黼惩治一批,又收编一批。

蔡攸也趁机收编,大量蔡党选择投奔。

人们发现,即便蔡京走了,朝廷还是那个鬼样子。

王黼礼贤下士、废除弊政,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甚至官场变得更黑暗,开始毫不掩饰的卖官鬻爵,那些油水丰厚的职务,必须给王黼及其党羽送钱,而且给得太少还不收。

特别是今年的新科进士,考四甲、五甲之人,不跑关系送礼别想拿到实缺。

因为裁撤学校,大量进士出身的老师,一股脑儿回到京城谋官。他们饥不择食,再小的实缺也要,跟刚上岸的年轻人正面竞争起来。

两百多号新科进士,窝在京城不知道该干啥。

蔡京的头号党羽邓洵武,在日食出现之后病死。史书对他的评价是:“京之败乱天下,祸源自洵武始。”

但很有意思,邓洵武死前一年,始终在反对伐辽因此被罢免枢密使之职。

东京。

宋徽宗这几日被吵得头疼,王黼和童贯正面杠起来了。

“为何要罢这二军十二州?”宋徽宗单独召见王黼询问。

王黼说道:“夔峡、广南这二军十二州,皆蔡京好大喜功所设。上费国用,下耗民财,非但不能输纳财税,反而每年要拨发款项。如今国库空虚,臣以为,应当废除此二军十二州。汉民多者改为县,其余皆留作寨堡。”

宋徽宗问道:“真没钱了?”

王黼硬着头皮说:“或有短缺。”

宋徽宗无奈叹息:“罢撤吧,能省则省。”

王黼低头称是,心里乐开了花。

这些南方州军,都是蔡京的拓边政绩,全部废了能铲除蔡京的影响力。

同时,可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