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用不吃饭跟她倔下去。
这一次也是,她奶奶一拿不吃饭威胁,姜鹿溪就只能乖乖就范,先给自己织了一件毛衣,然后才开始给她奶奶织。
还好之前中秋跟国庆的时候放假的时间比较多,姜鹿溪利用那几天吃过饭的空档时期,已经把自己的给织完了,而且奶奶的这一件也已经织了一小半了,到今冬来临的时候,这件毛衣是肯定能织出来的。
“以前小的时候我妈给我织过,当时记得她织的毛衣要比买的穿着暖和多了。那时候在雪地里玩,都不用穿袄,只在里面穿个保暖内衣,外面套个她织的毛衣就不冷了,后来买的毛衣,里面穿个保暖内衣,外面还得再套个大袄才行。”程行说道。
“那是肯定的,自己织的肯定要比买的穿着暖和。”姜鹿溪道。
“你比我妈织的要快的多。”程行道。
程行小时候见过邓英给他织毛衣,确实没有姜鹿溪织的快。
看来,姜鹿溪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织了。
这东西也是熟能生巧的,要是才学会,或者是才织了一两年,是没有这么熟稔的。
姜鹿溪闻言愣了愣,她抿了抿嘴,没再吱声。
这是母亲最后一次离家出走时教给她的。
那时候母亲也在给她织着毛衣,只有六七岁大的姜鹿溪看着母亲在织毛衣后,便要跟她学,因为学会了之后,她就可以给爸爸妈妈,给奶奶也织毛衣了。
这样,母亲就不用那么辛苦每天都要织毛衣了。
母亲过年回家本来就没有多长时间,姜鹿溪不想她把时间都花费在织毛衣上。
而且大冬天的,母亲的手每次都被冻裂。
戴上手套,是不方便织毛衣的。
姜鹿溪跟她妈妈说要学织毛衣之后,她妈妈便笑着同意了。
她还记得当时的那一幕,母亲捏了捏她的脸,笑着说道:“小鹿溪,你想学也没关系,这样学会了,等以后长大了可以给你喜欢的人织,到时候他穿着你亲手织的毛衣,肯定很感动,不过现在只能看着学,我们家小鹿溪那么聪明,看着也是能学会的吧?”
就这样,母亲织着,姜鹿溪便在旁边看着。
看着看着,就学会了。
等第二年冬天的时候,姜鹿溪就给爸爸妈妈和奶奶全都织了一件。
只是那年,她的父母并没有回来。
来年冬天,姜鹿溪又早早的将新的毛衣给织好了。
只是那年,姜鹿溪的父母永远都穿不到了。
第64章 日暮归途
今天的天气很好,到了午时,天气也要比前几天暖和很多。阳光从窗外照进屋内,不只是阳光变得和煦,就连从院里吹来的秋风,也变得柔软了起来。
虽然深秋的风还是凉的,但是吹在身上只觉得清新舒畅。
程行很喜欢这个时代的风,不论是夏日带着些热气的风,还是秋天带着些凉意的风,这些风都来自于大自然,不论怎么吹,都会给人一种很舒畅的感觉。
到了后世,夏天与冬天都有空调,每天基本上都在跟空调里的风打交道,再加上不论是在家工作也好,还是在公司里工作,都很难去享受大自然吹来的新鲜空气,时间久了,就会给人一种很沉闷很压抑的感觉。
10年安城这座小城里的空气还很新鲜,每一口都是时代的气息。
姜鹿溪在织着毛衣,程行则是沏了杯茶,懒洋洋的看起了电视。
姜鹿溪织着毛衣时,有时候也会往电视上瞅两眼,本来他们家里是有一台创维电视机的,还是一台彩电,是她刚上学的时候父母从上海买回来的。
那次回家的时候,父母还因为这台电视机大吵了一架,母亲说买个便宜点的黑白电视机就行,而父亲说以前家里没有过电视机,人家家里都是彩电了,要买就买彩电,反正能用很久,我们走了,小溪在家里也能看。
母亲最终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姜鹿溪记得那年父母为了能早去上海赚点钱,比往年早走了好几天,姜鹿溪是算着日子的,那年初三,父母就离开了老家。
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打雷把那台电视机打坏了,就没有再修过了。
那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苦的时候,奶奶有好几次都想把那台电视机卖掉,但父母留下来的东西本就不多,哪怕吃的苦点穿的差些,姜鹿溪都不想去卖那台电视机。
对于三国,姜鹿溪只是从教科书上知道个大概,原著什么的她并没有看过,有一次去书店买作业本,看到了一本《三国演义》,问了下价格要二三十块钱一本,吓得姜鹿溪再也没有想要去买四大名著看的想法了。
安城一中是没有图书馆的,因此看到精彩的部分,姜鹿溪手里的活没断,也跟着看了起来,直到一集放完,姜鹿溪才发现快到一点了。
“该补习了。”姜鹿溪放下了手中的棒针跟线团。
“好。”程行也关上了电视。
其实程行本来是想换个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