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332节(3 / 4)

这些人马虽然不算特别的多,但在如今的淮南,也足以再进行一场颇具规模的战斗。

除了人员的缴获之外,赵刚又向李泰奏报了一下攻夺义阳城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夏侯强被柳仲礼委任为司州刺史坐镇义阳也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期间诸多盘剥征敛、也收聚了数量可观的财货物资,大多存放在金城之中。

赵刚等在夺城伊始便冲到金城守卫抵御,除了罗城中两座仓库物资被乱兵哄抢之外,存放在金城中的物资则全都缴获保全下来。这当中仅仅粮食便有五万余石,其他的资货也都数量可观。

李泰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忍不住也是大喜过望,真正让他感到高兴的还不是这批资货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有了这一批资货后,他便不需要再从沔北本土调运物资,直接就可以在义阳展开下一步的计划。

“赵车骑袭取义阳城,可谓大勇!更难得为我收拢如此可观人、物为用,此番淮南若能建事,车骑当为首功!”

对于赵刚给自己营造了这么好的局面,李泰对其也是不吝夸奖,并且深自庆幸当时从王思政那里将赵刚要到自己这里来,否则如今哪能如此得力!

赵刚对此夸奖并没有多作回应,而是沉声发问道:“请问总管将要于此再建何事?如今汉东新附未定、物情仍存乖张之处……”

“汉东情势摇摆,我当然不会忽略。但是汉东敌不在野、而在于心,今者南梁自残其统,宗室虽多、皆不堪嗣,气数骤消、难能御众。北方两国,东强西弱之势久成,诸摇摆之众难免媚强事大之心。若是严加绳令,则必悖我投敌,可若稍加放纵,便又滋生骄慢之志。”

李泰对此也考虑的很清楚,听到赵刚的提醒后便又说道:“慕容绍宗于贼中威名赫赫,如今尚处汝南,已经勾人奔趋媚事。若使再进立淮南,则更益四方贼心。唯今之计,趁其将至未至,痛快杀之,才是一劳永逸!”

第0613章 直取寿阳

赵刚在听完李泰这番话后,便也低头沉吟起来,但在过了好一会儿之后,还是有些无奈的摇头叹息。想要在淮南地区解决慕容绍宗,实在是太难了。

姑且不论慕容绍宗眼下的势力大小、能力高低,单单如今淮南这片地方,对于西魏就太不友好了。

此边州郡多数归附东魏,哪怕仅仅只是名义上的节制,但人心之向背归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西魏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威慑力和吸引力。

如今兵进义阳,已经算是荆州总管府势力开拓的一个极限,如果再要向外延伸,战线进一步被拉长,各种隐患就会纷纷暴露出来。而且一旦遭遇挫折,那可不仅仅只是兵败撤军那么简单,会使得荆州总管府所控制的区域连锁性的坍塌,结局怕是会比王思政更加悲惨。

赵刚敢于以身犯险、亲自潜入义阳策反蛮人以奇袭夺城,绝不是一个胆怯的人,但是当听到李泰打算进据淮南而与慕容绍宗决一死战,心内也是极不看好。

如若双方一战果真不可避免,那还不如干脆在慕容绍宗之前兵犯沔北时便全力一战,起码当时还占据着地利。

如今西魏汉东之地新附未定,在淮南又全无根基,本身实力并没有明显的增长,反而慕容绍宗在兵进悬瓠,之后又招抚到许多地方武装依附过去,势力较之前进犯沔北时更加雄大。

之前李泰能够不失冷静、严阵以待的迫退慕容绍宗,如今义阳乍得,居然便想在淮南同慕容绍宗展开决战。这在赵刚看来,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李泰见赵刚唉声叹气、沉吟不语,自然知其心中所想,于是他便又笑语道:“师之决胜,在于用势。慕容绍宗虽是贼之名将,可若事不在己,同样要束手束脚。其众久顿于途、不知去就,锐气已丧,势必难当恶战。我前之所以不与力战,磨其锐、泄其气,使其寇而无功,师自疲厌、有懈怠心。”

哪怕再英明的将领,也难以将自己的战术思路完整的灌输给每一名士卒。绝大多数的将领和士兵,都是在用进退得失等直接的外在表现来判断行动成功还是失败。

自寒山堰之战以来,慕容绍宗连克强敌,自身就带有一个屡战屡胜的光环,其麾下将士们必然也都士气如虹。同这样的军队战斗是最危险的,因为不清楚战场上他们什么时候就直接开无双。

在沔北由于李泰的严阵以待,慕容绍宗不愿付出太大的代价而主动引军退走,彼此间也谈不上谁胜谁负,但对其军将士而言总是劳而无功,便把他们那连胜的节奏小小打断一下。

赵刚听到这里的时候,面色稍缓,算是勉强接受了这一解释,但还是忍不住说道:“如今淮南诸方多奉东朝号令,一旦知我入境与贼交战,恐怕会……”

讲到这个问题,李泰就更不担心了,直接大笑道:“南梁降人,见侯景巨寇乱国而不敢撄锋抗拒,观君父受难深重而侧身袖手于旁。我与东贼争雄,其类引部观战而已,见我两败俱伤才最称心意,又怎么会轻入战阵、为东贼赴死。”

这个理由更强大到赵刚完全无从反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