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365节(3 / 4)

活。

如今整个荆州总管府有具体职任的官吏数量足有六百多人,这还不包括各地刺史、郡守自辟的员额,维持这样一个行政机构的福利发放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一部分行政成本,中外府和朝廷当然不会负责,一切都要荆州总管府自己筹措负责。

当然好处就是荆州总管府拥有相对比较独立的行政权和财政权,除了刺史、郡守以及州郡上佐的人事任命还需要听从中外府之外,李泰在境中推行什么政策,又制定怎样的财政计划,中外府基本不怎么干涉。

只是在像出征北齐这样的大事上,总管府必须要听从中外府的政令,投入人力物力。但像是之前王思政那样擅自出兵行动,其实中外府也约束不了,当然这些行动所引发的后果,也要由你自己承受。

所以除了一个从属的名分之外,李泰基本上就可以说是荆州这一方诸侯,所拥有和能调度的人事资源远非中外府上佐要员能够获取到。

当然除了关中诸州,分散在四面边境的这些州郡基本上也都是类似的情况,各自内部都有一个运作良好的秩序维持,只是不像荆州总管府这么势大。

今年诸项内政运作有序,发展势头良好,于情于理都该给予众僚属们优厚的奖赏。毕竟就算定策者是李泰,但政策具体的推行实施也要仰仗这些僚属们的努力。

其实在月中的时候,长史崔谦已经按照李泰出征前所做的交代,给众僚佐们发放了一笔福利奖赏。不过那时还不知年底工作成果最终如何,李泰也只是给了一个范围额度。在李泰还未回归的情况下,崔谦便按照底限发放,还是有点配不上如今所取得的成绩。

李泰归后,便又在崔谦之前发放的基础上再增发一倍。堂中群众闻言后无不欢欣鼓掌,佳节令时得此赏赠,心情自是惬意的很。

等到这些事情处理完毕,时间已经到了正午。原本群僚都已经放假,只是听到大将军归镇后便又各自抽身归拜,于是李泰便让他们各自领取赏赐之后便回家吧,住在城外乡里的,还安排车马护送一程。

再又嘉奖了几名留直府中的官员后,李泰便自堂中站起身来要往内宅去,刚走到廊下便发现表兄崔谦也跟在自己身后,于是便笑问道:“佳节又至,表兄既不留直府中,将要何往?”

崔谦听到这话后神情便是一滞,沉默片刻后才有些哀怨的望着李泰说道:“往年都在内府侧厢度过,府中若有急情发生,也能就近处理。”

李泰听到这话后,顿时大感羞惭尴尬,这才意识到入镇几年来这表哥便一直为他坐镇府中、一直都没有离开过,而他自己除了入镇的第一年之外,倒是年年回去探亲。今年虽然因为征事而来不及返回关中,可是还有娘子留在府中一同过节。

至于他这表兄崔谦,几年来便就一直孤家寡人、形单影只的,想想就让人觉得心酸。

“我、我还担心表兄要往别处去,正要叮嘱表兄,就算外出也要记得早早返回。往年表兄独留府中,今年我夫妇一定在邸款待。每逢佳节倍思亲,希望有我相伴,能够一慰表兄思亲之苦啊!”

他干笑两声后,连忙转过话意来。这要大过年的还把这表兄赶出去流浪,那他可太丧良心了!

崔谦哪里听不出他这话转的多生硬,闻言后便白了他一眼,旋即便又叹笑道:“知你贵人事繁、心计杂多,难能在意这些小事。清早弟妇便来告我与你同归过节,所以一早便推却了同僚邀请。”

李泰听到这话后才尴尬稍减,拉着崔谦的胳膊便往内府走去,同时口中还说道:“入镇几年,府事大好,全凭表兄勤劳主持内事,我虽然没有汉祖的辉煌功绩,但表兄却有萧何的精明勤奋啊!人间只道我事功不浅,却还未能给予表兄恰当的赞誉评价,待到时机恰当时,我一定要为表兄夸事扬名!”

崔谦听到这话后,脸上也不由得露出笑容,但在笑了一会儿之后,还是板起脸来正色说道:“这样的狂话,户中知心亲友间略可自乐,但对外还是要谨慎谦虚。尤其阿磐你今木秀于林,即便是不惧催折,狂风缠绕也不免搅扰步调!”

“表兄说的是,我一定谨记在怀,绝不因言致扰!”

李泰闻言后便笑语应声道,旋即便又想起贺若敦个大嘴巴,总觉得门下有这样一个货的存在,他的人缘估计也好不了。

内府之中,妙音早已经安排着家人们张灯结彩的布置着院舍,有了这些装点,内府倒也不再像昨夜李泰归来那么冷清,添了许多节庆气氛。

崔谦且先入堂坐下来等着开饭,傍晚前李泰又带着随他一同归镇的侄子李真敬天祭祖一顿忙活,因为宦游在外,自然也不像在家那么庄重,祭事从简,会意即可。世家大族所标榜的礼义,更多时候是为了区别他们与寒素之家的不同,但其内部也并非恪守礼规,还是有许多从宜变通的。

忙完这些再归内堂,一同归镇的李雅正在崔谦席旁炫耀着自己日渐精熟的刀功,案上已经摆了几盘薄切的羊肉,他也不管崔谦吃不吃得了,仍在继续刨削。有的时候人之所以醉心某种技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