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也可以稍解燃眉之急。
而且这也意味着他们努力的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的承认,西魏方面也算是有所付出,并非完全不劳而获的趁火打劫,让人心里憋着的一口气有所舒缓。
为了尽快的翻过此篇,让众将不再纠结于此,王僧辩便也将这一万石粮草援助当场按照比例划分给诸将,以此激励将士们为下一步的郢城之战而做准备。
李泰自然是一个讲究人,不会学南人出尔反尔那一套,在王僧辩离营之后不久便着员准备船只将之前所承诺的粮草送往江陵水军大营。
在运送粮食的时候,李泰特意着员以小船运载,每艘小船载重不过数石出头。于是从汉水航道一直到江陵水军大营之间,这些装载着粮食的舴艋小舟前后相接,不绝于途。
王僧辩一开始还只是欣喜于李泰的信守约定,倒也不疑有他,只道是沔北水师的确是舟船匮乏,连这样的小船都用上了。
所以在第一批粮草运抵大营后,他便也投桃报李的将王琳所部舟船让人送到了李泰的水营中去,并且着员在俘虏中拣选船工等陆续送去。
一万石粮食用这种舴艋小舟运输,所动用的船次得有上千次之多,自然不是短短两三天时间就能结束的。而在这舟船不断的往来之中,众江陵将士们也全都知道了沔北李大将军正在对他们进行物资援助,他们每日所食尽由此出。
而且这些将士们也不可能天天盯着运粮的船队,他们只知道李大将军援助的粮食从早到晚的运到大营中,只看那舟船往来的频率,怕是最少得有数万石。所以各自心中对于这位素未谋面但却久仰其名的李大将军也是充满了好感与感激,每每遇到魏军船只往来,也都友好的打声招呼。
尤其当李泰派遣舟师正式移防夏口的时候,这些江陵将士们非但没有抵触,反而还主动帮忙,以此来感谢李大将军对他们的资助之恩。
“李伯山当真收心有术!”
王僧辩很快也明白过来李泰为何专用小船运粮,区区一万石粮草愣是被他给玩出来十万石粮草收买人心的效果。现今营中谁要骂一句李伯山,旁人嘴上不说,心内怕是也得疏远这个忘恩负义之人。
但李泰搞出这样一个场面,可不只是收买下层营卒人心,更主要还是勾动起那些上层督将们的好奇心:魏人究竟资助给他们多少粮草?是王僧辩所言的一万石还是更多?
事实上李泰派人送去的粮食是一万五千石,因为小船运输使得这个数量看起来比实际偏差还要更大。多出来五千石粮食王僧辩自然笑纳,但其他将领们心中则不由得泛起了嘀咕:李伯山为什么肯资助王僧辩数万石粮草?莫非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有心之人的细心查探下,再加上王僧辩忙于组织攻打驻守郢城的宋子仙,对于这种小事也无暇细致隐藏,很快军中诸将便都知道了,王僧辩是在用战俘换粮食!
战俘?我也有啊!
当得知这些俘虏能在魏军那里变现之后,许多受粮草困扰的将领们心思便都活络起来了。
第0702章 争易战俘
汉水自沔阳向下称为夏水,夏水注入长江的地点则就被称为夏口。
漫长的历史中,汉水下游因为地理、气候等各个因素的影响而时有改道,故而其注入长江的地点也时有改变,最终形成数个连接汉水的津渡。
夏水自西首入江处被称为夏首,沔阳东南处称为沌口,再向东即是夏口,夏口侧方不远便是江夏城,对岸的大江南面便是郢城,南梁郢州州治所在,也就是日后的武昌。
随着江陵舟师撤离夏口,诸军汇合进攻南岸的郢城,荆州总管府便也顺势接掌了夏口。自此湘东王前言交付给西魏的几处津渡便都完成了交接,汉水入江几个口岸便都被西魏水军所把守。
这在西魏疆土的扩张过程中自然又是一个里程碑似的成就,整条汉水完完全全都被纳入西魏的领土之中,西魏铁蹄得以直接饮马大江。
但是随着领土的扩张,新的挑战自然也随之而来。一时的染指不能说明任何的问题,南梁陈庆之甚至一度控制了北魏的洛阳城,但到最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还是草草收场。
几座江北口岸的到手,意味着整个汉水航道都已经在西魏的控制之下,自汉中直至汉东地区,物资的调度、人员的集散都拥有了一个成本较低的运行方式,意味着整个荆州总管府辖区内的人事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加强,也意味着这一片地区的统治变得更加牢靠。
同时也意味着如果有需要的话,整个汉水流域的人事资源都可以按照李泰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入江中,并且借着大江航道运行投放到更远的地方。
不过想要完成这一愿景,那就需要掌握足够的水军力量,否则这几座口岸非但不会成为进一步扩张势力的基石,反而会成为沉重的边防负担。
原本的历史上西魏北周在攻定江陵之后,在江中便未有更进一步的大突破,即便偶有所得但又很快失去,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力量去支持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