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38o节(3 / 4)

想到李泰的回应把话说的比他老子还满,已经不是赐姓就等于夺人子嗣的程度了,而是随时要准备跟就此挑衅的人分个你死我活了!

沉吟一番后,宇文泰也只能暂时放弃就这个话题与李泰继续深入讨论的想法。

他倒是并不觉得李泰是借此来堵他的嘴,因为李泰肯跟独孤信家联姻便说明其人并非自矜门第、傲视群众之人,而且皇帝类似的想法流露不只一次,李泰对此向来也都是不假辞色、明确拒绝的。讲到态度之端正,其实比许多模棱两可的镇兵家都要强了不知道多少。

这一次他如此愤然表达,估计也是因为国中权斗蔓延到其家门之中。毕竟就在去年的那一场柱国风波之中,他便已经再一次重申自己霸府旧属的渊源,不愿自立山头的立场,但今国中仍然不恤其戍边扩土的辛苦,还要频频滋扰,的确是有点说不过去。

“当今国中情势不乏顽固刁邪,我也只能与伯山你这样强壮有力的心腹坦言心事。不言前事之艰辛,不言后计之雄阔,只说当下,我虽然秉持国计,但如若没有伯山你等内外忠勇义士勤奋于事,恐怕难得一夕之安眠啊!”

讲到这里,宇文泰便又长叹一声道:“少时轻狂,只羡拥权恣意,但今权势渐隆,却不复少年意气,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有困扰于怀时,我都暗羡伯山拥兵沔北、威震江汉的豪情壮迹!”

你要想换你就直说!

李泰听到这话,心内便不由得暗自吐槽一声,但口中却还说道:“娲皇补天,乃有万物衍生。若是无人擎此苍穹,臣不过沧海一粟,岂有寸土可附?任重道远,须得各司其职,主上若羡夺臣事,但擎天之任、宇内又有谁能当之?”

人的真实想法,往往会通过不经意的言语流露出来。从李泰归府入见以来,宇文泰便屡屡言及他的荆州事如何如何,虽然语气内容都是以褒扬为主,但也显现出宇文泰对此那种隐藏不住的关心。

如果上司不断的强调你的在职表现怎样,那可就绝不只是随口评价那么简单,必然是有很多话要说,但却又顾虑深重不方便坦言。

所以李泰一次次的回应都是情绪饱满热情,一边强调大行台的领导有方,一边表示自己愿意在这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再创辉煌。总而言之一句话,有什么想法你都憋着,敢换我你试试!

宇文泰听到李泰这一回答后便又连连摆手摇头道:“怎么历事越深,言论越发张狂了!我若当真有此神异之能,又岂会……唉,此言只可戏说私室,切勿狂言于外,使人笑我上下俱是狂妄之辈!”

口中虽然轻斥着,但宇文泰却是眉眼舒展、笑意盎然,忍不住又叹息道:“内外在事群众不乏,但能得我心怀入深者,伯山等二三人而已。若非东南事重、无有良选为继,我真想将伯山召回……”

似乎是觉得这话讲得便有些痕迹太重了,宇文泰陡然停顿下来,旋即便又轻笑道:“此夜已深,酒气上涌,不便再深议军事了。伯山且出,归邸后休养几日再入府来见。”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也起身告退,然后便慢慢的退出内府。回想宇文泰那欲言又止的模样,他心内也是不由得暗叹一声。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真正的自在啊,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种欲求不得的状态,宇文泰想要限制自己的权力却做不到,而李泰自己又何尝不是苦苦按捺着一颗克上的祸心?

第0710章 为兄谋职

李裒仍然在外府等候,眼见李泰行出后便阔步迎上前去,李泰对堂兄招招手,示意有话归府再说,然后便一同离开了台府。

待到归家之后,李超和其他几位堂兄仍然未睡,听到仆员禀告之后,便连忙快步迎出。

“阿兄,是我不对,日常交际不慎,滋扰家中。”

见到李泰走来,李超便低头认错道。

李泰先向其他几位堂兄一一打招呼,摆手示意众人入堂坐定,才又望着仍自面有羞惭的二弟笑语道:“事不因你而起,不必因此自责。人生在世,谁无瓜葛牵绊?难道都要孤僻独处?你当时能够慎重推脱,并不因人情热切便应允下来,已经算是不失机敏的应对。

如今国中情势纷繁,待人接物的确是需要留心几分。不过这也是对你的磨练,对人对事能够不失自己的判断和秉持,就算是没有了父兄的庇护,也能迎对人间的艰难和凶险。”

因为与家人们相处时间不常,再加上李泰终究不是前身,所以对于家人们他有严肃约束的一面,同样也有体谅包容的一面。

就李超面对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无从回避。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皇帝铁了心要给他丈人找不痛快,李超也仅仅只是因为身为元家婿子的身份而受牵连,总不能因为这一点情况便直接休妻断绝往来吧。

再说皇帝太能折腾,其实让许多不欲多生事端的元氏宗亲也颇生反感。就这宇文泰还硬顶了他三年多,与其说是隐忍留情,不如说是为的让群众看清皇帝本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皇帝。

毕竟当年操作更骚、法统更正的孝武帝,到了关中没多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