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算再继续将六坊禁军这一编制保留下来,禁军内部人事关系错综复杂,他也有所领教,之前还安排家将李孝勇等进入禁军系统,以便于在京畿周边发展其他事业。
禁军系统已经成了一个垃圾桶,六坊禁军的战斗力也是非常堪忧。依靠这些人进行宫禁宿卫与控制朝廷,他还不如直接给在襄阳已经完成授田的府兵将士们加以宿卫的职责,直接确立一个府兵番上宿卫的制度。
除了这一支成分驳杂、组织混乱的队伍之外,在渭南地区还存在侯莫陈崇所统率的一支人马。原本侯莫陈崇还只是驻扎在渭南,结果不知受到了中外府怎样的蛊惑,直接将人马推进到上洛,在丹水上游与进入武关的襄阳人马向对峙。
正是因为侯莫陈崇的封锁,使得李泰之前安排的这支人马没能对中外府的行为造成有效的震慑,所以对于中外府的人事混乱,侯莫陈崇也是需要负上一定的责任。
所以在将相关的情况初步了解一番后,李泰当即便着令前中外府司马达奚寔前往通告侯莫陈崇,着其在新年之前速速弃军归朝、听候制裁,否则以叛逆论处。
另外,过去这段时间里中外府人事混乱,加上此番霸府权力交接,必然也会给各方州郡等地方势力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所以在内部情况稍有稳定之后,李泰便以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名义,传令诸州郡长官入朝述职,如若因治内军政事务繁忙而不便入朝者,则需派遣长史等上佐代劳入朝。
突然从一方诸侯而跃升为执政大佬,而且所接手的还是一个人事混乱的烂摊子,对李泰而言同样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是同所有心怀志向和野心的人而言,这些人事上的纷繁挑战也并未让他畏缩止步,反而是满心的斗志昂扬。
同州这里军权梳理清楚,诸营将士或是解散归乡,或是调使别处,然后李泰便率领文武群僚拱从皇帝返回长安,待到新年过后内外情势更作稳固之后便开始深入的戡乱纠错。
第0948章 宜防突厥
过去这段时间里,长安城的情况较之内乱源头的同州城要好得多,甚至因为作为京畿一霸的六坊禁军的离开,城中治安和居民生活都有所好转。
当皇帝仪驾返回后,留守长安的雍州长史李穆等人纷纷来到渭北迎接。不过李泰在将皇帝送入禁中之后,并没有留宿于皇城之中,而是前往城南自家产业的龙原学馆暂住下来。
六坊禁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宿卫兵种已经不复存在,将领们多数都因为涉乱而暂时被解除了兵权、等待裁断,军士们则仍然留在同州诸营进行整编。
眼下回到长安,负责宿卫安保的便只能是李泰带到关中来的人马。尽管如此,长安皇宫本来就逼仄狭窄,建筑面积甚至都还不如同州中外府,李泰如果再住进去,人员配置和安保都非常麻烦,索性便暂时分于两处,从而让山南道人马能够尽快摸清楚禁中防务诸事。
旧年江陵之战结束不久,李泰留在关中的家人们便都前往襄阳去了,但龙原学馆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以当时中外府和山南道之间那微妙的关系,许多时流为了避嫌,便也不再让子弟继续来此进学。
因此如今的龙原学馆教学方面的工作基本停止下来,但整编辑录藏书的工作仍在进行。还有一些家在偏远地区、家境贫寒以及笃志于学的学子们仍然留在这里,帮忙进行一些编校的辅助工作。
当李泰仪驾来到这里的时候,此间学士和学子们也都纷纷出迎。亲兵请示是否将这些人暂时转移到别处去,李泰稍作沉吟后示意不必,还着员给这些仍在坚守治学的人提供一些饮食和越冬保暖御寒的物资。
龙原学馆占地面积本来就极大,近年来建筑也都陆续增加,作为李泰与其部众们的临时住所自是绰绰有余。
李泰这里住处刚刚收拾妥当,李穆等人便又在外求见,他也能够体会到李穆焦灼的心情,于是便又着员将起引入进来。
李穆入堂之后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埋首于地沉声道:“家人丧德悖义、涉乱深重、祸害国中,卑职未能加以力阻,请大王降罪!”
李泰从席中站起身来,迈步走入堂中并亲手将李穆搀扶起来,拍拍他肩膀叹息道:“罪或无罪,暂且不论。此番归朝还能与显庆重逢,我心中已经颇感欢喜。自别以来,体中何如?”
这一番问候顿时便将两人之间略显生疏的气氛又给营造出几分亲切,也让李穆的思绪飞回之前分别时的情景。
那时江陵之战结束,山南道不恭之态毕露,李穆在这过程中选择跟随李泰完成江陵之战,事后却因为担心牵连整个家族而选择回归关中。
那时的他已经做好最恶劣的打算,就连在江陵之战中所分得的战利品都留给儿子李雅。但在回来之后,还是没有受到太大的责罚,并且被晋升为大将军。
“主上、故大冢宰襟量雄阔,能容诸类,既能包容卑职这等忠义有失的丑类,更能遗命托付于大王这等人间英流以家国大事。可憾世上终究汲汲私利者太多,不能深刻领会这一份道义相托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