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498节(3 / 4)

三州各度治内荒田、弃田等无主之田,可是这三州乃是关中最为繁荣富庶的地区,基本上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关中,本身就农耕发达,近年来更是连年大稔,即便是有一些无主田地存在,可是要满足多达几万人的赐田也是远远不够的。

十二个新置军府,各录勋士三千口,那就是整整三万六千人。每个勋士赐田一顷便是三万六千顷,而且随着后续功勋创建,可能诸勋士得田还不只一顷,那就是多达数万顷的耕地。三州之内所有的无主荒地都累加起来,恐怕都没有这么多!

当然真要说三州实际拥有的土地那肯定是有这么多,而且估计多达十余倍还要多。毕竟这三州是整个关中农事最为发达的区域,可问题是这些土地并非无主。

除了诸州籍户连年有增而各给授田之外,其中大部分还都掌握在当地的豪强大族和文武权贵手中。像是如今的京畿周边,尽是权贵园业,鲜有小民耕地。

唐公治军向来宽猛相济,猛的一方面在于军纪严明、作战勇猛,宽的一方面则就是待遇优渥、赏赐丰厚。这一点朝中众人也都有知,像是之前山南道同样也有类似的政令颁行,当消息传到关中时,还不乏时流感叹唐公治军如此宽仁,怪不得能得将士们死力效忠,百战百胜!

之前的他们还只是作为一个看客,可是当现在同样的政令在关中执行,原本的看客也成为了局中之人,他们才不由得悚然一惊,这不足的土地从何处来?

大家都不是傻子,稍加动脑便想出了好几种如何增加无主之地的方法。这当中最方便快捷的,当然莫过于将有主之地变成无主之地。比如在新年元日畏罪自尽的柱国侯莫陈崇,家中可就是有着不少良田美业的……

大阅的校场上,热烈的欢呼声一浪盖过一浪,也将在场众人思绪给打断。

前面几项,还只是针对平安返回关中的这些将士们的犒奖政令。对于那些战没之众,李泰同样没有忽略。

虽然由于他挽救得力,使得此番战事的直接战损大大降低,但仍然有两三万将士死在了这一场战事之中。这些将士虽然已经不在,但他们的父母妻儿却仍活生生的存在于关西,那就是整整两三万个家庭。

李泰对于这些将士们的阵亡虽然并不需要付直接责任,但是如今的他作为新的霸府首领,对于阵亡将士们家人的抚恤赈济,也是他不能推脱的义务。

所以接下来,他便又着员公布对于这些阵亡将士的家人赈济方案。首先由前中外府属官们据兵籍与现存将士整编核对,确定一个阵亡名单,尚有遗骸存在者则由其同乡袍泽运返乡里,没有遗骸遗物存留者,则由朝廷安排使员统一入乡通知告慰。

诸阵亡将士之家,朝廷给予三种赈济方案。

第一种是家人愿意继续保留兵籍,则同样给其当户男丁以“勋士”身份,同样可以参加军府选录并继续服役赐田。

第二种则是不愿再为兵家,则就入籍成为郡县籍民,并优先加以均田安排,免其三年租调并永免一丁之庸。

这两种情况都是针对家中还有余丁可以继续当兵或者种田,第三种情况则就是家中已经没有了成年的丁男。唯父母在堂,又或有妻子于户,按照各种不同的情况给予实物赈济,基本上涵盖了赡养老人、改善妇女生活和养育儿女等几方面。

像是户有中男而亲长又没有养育能力的话,则由当地官府安排直送畿内,由大丞相府负责统一养育教导。

在此之前,类似的伤亡军士赈济事务,即便是有,往往也都是将主本身怜悯家奴而做的救济关照,像是这种普遍的、作为一种政令推行,则就是始自唐公。

所以当这一系列的抚恤规令公告完毕之后,整个大阅校场上先是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之后,校场各个方位便陆陆续续响起了将士们稍显凌乱的呼喊声:“唐公高义!愿为唐公效死!”

能够站在这校场上的,当然并不是这些抚恤条款所针对的对象,但是只要穿上戎装,谁也说不准会在哪一场战斗中伏尸疆场。所以当听到唐公对诸阵亡将士们还有如此周全缜密的后事安排时,无不感激涕零。

校场上乱糟糟的叩拜告谢声显得有些混乱,同时也显示出这些将士们并非是有组织的场面回应,而是真真正正的有所感怀。

李泰看到这一幕,心中也是感怀不已。身在乱世之中,如果一再强调体恤人命那就太矫情了,哪怕如今的他已经是大权在揽,也做不到完全的止戈罢兵、休养生息。

而他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让这些将士们的牺牲更有价值,无论是对整个政权和世道的发展,还是对他们自身与他们的家庭。

至于这些抚恤条款,本身也不见得有多么的优厚。基本上也都是地方行政需要面对和处理的内容,只不过被集中起来进行更加人性化的处理罢了,就已经让这诸军军士感激不已了。

所以说那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们,也大可不必吹嘘炫耀自己多么的兢兢业业、勤恳用功,大凡他们只要能够做的配得上他们的身份、地位和所得,人们就会对他们感激不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