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518节(1 / 4)

当陈霸先引军进入秦郡城的时候,脸上不免闪过一丝失落,口中叹息道:“若吴明彻仍在军中,大可将此城予之镇守。”

吴明彻家本秦郡,后受陈霸先招揽,彼此也算相得。但是之前陈霸先为了袭杀王僧辩,撤回了大量在江北广陵的力量,致使广陵、秦郡等江北重地俱为北齐所侵,由此也引发了吴明彻的不满,自此引部投奔西魏。

如今秦郡虽然收复了,但走失的将才却不会再回来,这也不免让陈霸先心生怅然。而当斥候进奏魏军已经在滁水上游的大岘开始筑造戍堡、准备长期驻兵的时候,又不免引得陈霸先长叹一声。

这一场反击作战从局面上来看自然是大获全胜,但若落实到具体的战果,却难说谁的收获更大。梁军经此一役虽然消灭了大量的齐军有生力量,但陈霸先心里也很清楚,凭江东目下的情势,真的很难趁此成果而大举收复淮南,而齐军在淮南势力消弱所留下的空隙,无疑是要被西魏拾得。

经此一役之后,他终于成为实至名归的江东话事人,但从更大的格局、更长远的态势来看,他的头上始终笼罩着一个巨大的阴影,甚至都不知道该要作何努力,才能冲破这一阴影的覆盖。

收复秦郡之后,陈霸先便安排大将徐度留此镇守这一唯一在手的江北重镇,自己则率领征师返回建康。与此同时,出使西魏长安的徐陵一行也返回了江东。

第0999章 不失盟义

返回建康城后,陈霸先第一时间便召见了徐陵一行,仔细询问此行收获与见闻。

此番陈霸先遣使通魏,虽然主要的意图是希望能够联合抗齐,但同时也兼有想要看一看西魏权力更迭之后的现状以及李泰所作出的改变。

毕竟他们二者都是取代原本的霸府权臣而从方镇入主中枢,虽然彼此的发展路径与上位方式不同,但所采取的操作也是有着不小的借鉴价值。

尤其陈霸先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里对于李泰这个年龄远小于他、但势力和成就却超过他甚多的西魏权臣颇有几分羡慕,尤其是在将李泰的崛起历程审视一番之后,更有一种类乎仰慕的情感。

因为李泰的崛起历程实在是太过梦幻了,那种对于机会的洞察和把握,以及各种未雨绸缪的准备与操作,越是身在这个时局中浸淫极深、同样又有类似壮志之人,越是会对其惊为天人。

如果能够抛开各自的立场不谈,陈霸先甚至都想向李泰请教一番,在面对他如今这样一个处境的情况下,究竟怎么做才是最好的选择?

徐陵此番前往长安虽然也停留了一段时间,但也不足以深刻了解如今西魏国内的秩序现状,只能将自己的见闻与同他人的交流向陈霸先讲述一番。

当听到李泰从河洛前线退回关中后那一系列镇压骚乱、重建秩序的操作后,陈霸先也不由得感叹不已,心情也说不清是羡慕还是佩服。

而当听到他侄子陈顼因为想要返回江东而自作主张、从而触怒李泰时,陈霸先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但并没有及时发声表态,而是听徐陵将此事前情全都讲述一番。

“能为伟事者,其无前迹乎?李伯山用令之严明、处事之干练、待人之宽宏,确是令人叹服啊!”

听完徐陵的讲述后,陈霸先感触最深便是李泰对于下属那种绝对权威的控制。

最能体现上位者权威的,便是刑罚,生杀予夺,无所不能!而为了确保刑令能够贯彻下去,不引起下属的抵触与反抗,就需要佐以各种的统治手段。

统治的本质就是剥夺,剥夺被统治者的时间、体力、财富、自由乃至性命!好的统治能够让被统治者心悦诚服的接受,甚至于主动的去奉献。而坏的统治就会让民怨沸腾、叛乱四起。

陈霸先在听完这件事情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事情也值得严惩自己的下属?并不是他的道德感不高,而是巧取豪夺、欺男霸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真要去立法追究,那基本上别的事情不用做了,单单这一项就能耗尽一个政权所有的行政力量!

李伯山居然就此严惩自己的心腹下属,这所反映出来的律令严明甚至都超出了陈霸先能够理解的范畴。统治虽然是一种剥夺,但想要发展为稳定的统治,那就必须要进化成为交换,用你所需要的来换取我所需要的。

陈霸先同样也非常强调军纪,当年大军平定侯景叛乱时,众多的军伍都在城中抢劫掳掠,唯独陈霸先约束部伍、没有参与这样的暴行,之后他能比较顺利的掌控建康局面,也和这一点比较有关系。

但就算是陈霸先,也并不觉得军纪需要严明到这种程度,或者说没有这样的能力维持到这一步。因为军队是其权力来源,而将士们之所以听命,除了对于荣誉和前程的追求之外,也是需要满足他们当下的各种生理需求。故而一定程度的放纵,既能保持军队的活力,也能降低养军的成本。

从这样一件事情当中,陈霸先感受到的是李伯山对其内部的绝对控制、以及在军队建设上所投入的巨大成本,同时也能感受到李伯山的勃勃野心。

因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