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然而贺若敦却没了下文,抬手拍了一把方自勉强站稳身形的贺若弼,转又说道:“行途见闻纷繁,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但是小儿也随臣出入山道,可为主上详述见闻!”
说话间,他便转头递给儿子一个眼神,示意他这就是表现自己的合适时机。
贺若弼自然想不到他老子说的时机这么尴尬和硬核,当在场所有人、尤其是少年心中偶像的唐公也直望着他的时候,这全无准备的少年顿时更加局促起来。
他两手紧握着拳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旋即便开口说道:“启、启禀主上,末将、小民确从家父出千里径进击贼域,所见贼之山北人事颇繁。千里径、千里径其实乏事可陈,大军推进之前,扼守谷岭南端即可、当中另有通道可以曲通雀鼠谷,亦需有所防备。
但、但韦大将军前言雀鼠谷事,小民觉得仍有余计可申。今夏天旱,河渠水消,小民前入雀鼠谷,所见汾津水流不丰,或因前言之故,但也不可不防是否贼军设堰上游以阻流水。雀鼠谷久为南北通行之要道,谷中水道亦多循山势流淌,如若贼军设堰于上、待雨决堤,下游汾水必然山洪滥漫,此情亦不可不防……”
这小子最开始说话还是磕磕绊绊,但很快就变得顺畅起来,讲到最后更是抛出一个就连李泰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听完这话后,李泰先是一愣,旋即便望向韦孝宽道:“这样的隐忧存在吗?”
韦孝宽闻言后便点点头说道:“今夏确是干旱少雨,但入夏后天气瞬息万变,臣前为防守计议时,对此的确是有失顾及。”
说话间,他又转望向提出这一漏洞的贺若弼,毫不掩饰其欣赏的说道:“此少徒见识分明、思虑详细,当真才智不俗!”
贺若敦原本听到儿子的自由发挥暗自皱眉,当见到韦孝宽都出言夸赞时,当即便忍不住大笑道:“此子旧也只是寻常养在门户之中,我近年来立朝居家才渐觉其略得几分禀赋传承,只不过才力还乏甚可观,本打算调教一番之后再进献于主上,但转念一想,论及调教英才、言传身教,当世谁又比得过主上?故而索性进献主上,恳请主上收养门下、赐之两餐!”
“求主上收留!”
贺若弼听到这话后,也壮着胆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着李泰呼喊道。
李泰本就欣喜于贺若弼小小年纪便已经展现出不俗的禀赋特质,听到这话后更是不由得笑起来,他走上前拉起这仍然有些稚嫩的名将,瞧着少年紧张的神情微笑道:“少壮英才,不入我门下,更能于何处伸张抱负?才力献我,功名赐尔,正是上下相得!”
第1065章 转进上党
回到晋州城外的大营后,李泰第一时间便知晓了后路的军情消息。
当听到斛律光当真率兵从河阳入轵关进行偷袭的时候,李泰也不由得感叹这家伙对他们西魏或者是对他这个人当真怨念颇深啊。
从轵关发起袭击,看似是一个以小博大的选择,但却绝不是一个成熟的、有大局观的决定。
在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的时候,斛律光显然是没有考虑到、或者说不愿深想眼下的北齐能不能承受得住失败的风险,以及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其人着眼在要给西魏造成多大的伤害,而不是如何在这一场战事中让北齐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样的思路看似是更加积极,其实是不切实际,接受失败、承担损失同样也是一个将领必须要具有的素质。
这一次的战事,从司马消难据城反叛、甚至从更早的时候开始,北齐就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里。
尤其是战事最初决策层所作出的错误判断与安排,使得这种被动的劣势进一步放大,想要再凭着局部战场的突袭奇功来扭转整场战事局面,难度之大不亚于高欢和宇文泰的各自创业经历,不只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对手的配合。
在对斛律光其人其事稍作感慨后,李泰便又开始思忖起杨忠所言立即进攻建州的设想,对此他也是持支持的态度,眼下的局势发展的确是已经到了该要进入下一阶段的程度了。
虽然自从双方开战以来,除了一些局部的小战事之外,双方主力一直都没有相遇并展开战斗,只是在各自调遣人马。但这同样也是战争的一部分,甚至这才是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诸如双方之前那种各自集结人马然后开赴固定战场,一场拼杀下来胜负分明的作战方式,反而有些悖于主流,起码对东魏北齐而言并不足以将其国力完全的展现出来。
李泰此番就是要让整个北齐的军事力量调配都处于他的节奏控制之内,之前摆出一副东进的架势,将北齐的军队主力都吸引到河阳方向去。然后西魏主力人马立即改变进攻方向,进入河东向晋州挺进,直接剑指晋阳,逼得北齐再将兵力向晋阳进行集中。
虽然眼下还并不清楚晋阳方向已经集结了多少北齐军队,但想必数量应该不在少数。而西魏在晋州北部的防线建设也已经渐成雏形,在韦孝宽的驻守之下,晋阳的北齐大军是很难突破防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