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569节(3 / 4)

击,使我背负失信负义之名,着实可恨!尔等若再为其求情,一概加以处罚!”

在这行刑现场的南侧,便是昨夜又被李允信率部袭击劫回的上万齐军卒众,本以为此番魏军出尔反尔、自己一众人员怕是要难以幸免了,却不想李伯山得知将领的擅自行动后勃然大怒,直接将昨夜出击的将士全都抓捕起来,当着他们一众俘虏的面大加惩处。

李泰抽打了李允信几十鞭,方自余怒未已的停下手来,转而走向那些被重新掳回的齐军军众,望着这些惶恐卒员们说道:“今我部将自作主张、违反前诺,将尔徒卒再次掳回,我已将犯错将士严加惩处。尔等心存愤慨,亦属应当。两国对立良久,彼此久为仇敌,焉能轻释前嫌?

唯我部众失信在先,于此告尔徒卒,伤亡并身受滋扰者皆有补偿。每员给粮五十斤,足支尔等归途所用。钱帛则不另给,纵然赐给,尔等亦恐难能保全,恐怕还会因此致罪。来年平灭贼齐之后,告慰新民之徒,再给尔等赐物以补今日!尔等若仍有所求告,尽可道来!”

这些齐军军众们经此一番折腾,心情更加跌宕,身体也更加疲惫,总算再次侥幸得活,又哪里还敢再有其他的诉求,全都深拜在地,连声高呼谢恩。

李泰当然不是闲得无聊才又这么折腾一番,他固然是想通过宽宏待人来削弱来日灭齐时的抵抗力度,但也清楚这种随随便便就普遍施给的恩惠是乏甚力度的,只有通过这种绝处逢生、跌宕起伏的经历才能让这些齐军真正的感恩戴德、记忆也深刻到骨子里。

当然,在收买人心的同时也进一步的削弱敌军的有生力量。单单被李允信所部重新掳回的齐军军众就达到了上万人之多,其他各种损失想必不会太少。有对比才会有差异性,抛开那些不幸亡散于途的军众,这些侥幸返回之人在日后便都是义务的宣传员。

待到重新打发走了这些齐军军众,李泰才又上前亲自为李允信松绑,解下自己的外袍披在他身上并说道:“辛苦你了。”

“但能有助于事,臣又何敢辞劳!主上今番攻讨贼国大获全胜,消息传回国中之后,必定举国欢腾!”

李允信作为常年跟随李泰的心腹大孙子,自然不会将这种小事放在心上,讲起今次这一番辉煌大胜,更是忍不住两眼灼灼放光:“经此一番事情后,贼军来日若再与我战,斗志必定会更加消沉。”

李泰闻言后也是微微一笑,心里同样比较期待,来日齐军若再与对阵交战,又将会是怎样的状态。而除此之外,他眼下更好奇的则是齐主高洋在退逃回国之后,又会如何处理收拾这个烂摊子。就连李泰想想都觉得不轻松,高洋想必会更加的头疼。

第1113章 事当付谁

下虒聚并不是什么规模宏大的兵城,仅仅只是浊漳水沿岸的一座戍堡,随着大队人马的涌来,堡垒顿时变得拥挤不堪。

这戍堡哪怕塞满了人,也不过只能容纳几千徒卒而已,其他绝大多数军众只能露宿在戍堡之外。而由于撤退之时情势仓促,大量的毡帐物资都被抛弃在了前线的营地中,露宿在外的营士们只能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幸在时下正当仲夏时节,哪怕是露宿于外,也尚可维持。

跟没有卧宿之处相比,断粮乏食的危险要更加严重。之前开战前所供给的粮草本就不多,而随着大军撤回,本来就不太多的粮草又被丢弃大半,若非段韶所部的左路人马打包运回了一些物资,大军在撤离此间的当世怕是就要断粮。

即便如此,眼下军中的粮食也不能做到足量的供给,许多军众只能在下虒聚周边樵采渔猎,想方设法的获取食物,而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能长久的。

但是在撤军途中,皇帝因怒火攻心而昏厥不醒,尽管很快平原王段韶便奔赴而来代为主持大局,但是段韶也只能将部伍暂且约束在下虒聚,至于更多的举措决定只能等到皇帝醒来再作请示。

皇帝昏厥不醒的消息尽管并没有扩散到全军尽知,但基本上禁军将士与一些重要的将领们也都知晓了。因恐发生什么意外的变数,如今整座下虒聚堡垒都被禁军将士们严密保护前来,就连一干大将都不得随意出入,只能在堡垒外焦急的等候着。

就在大军撤回此地的第三天清晨,临时执掌军务的段韶才被召入堡垒面圣。在得知皇帝终于醒了过来之后,段韶的心情也是激动不已,忙不迭抛下案头军务,第一时间便奔入堡垒之中。

堡垒内皇帝临时住处前,正有几十名僧侣正在举行着什么法会仪式,段韶心急入见皇帝,对此也无暇细辨。他一眼看到堂外赵道德、刘桃枝等几人,忙不迭入前低声询问道:“至尊几时醒来?圣体可堪视事?”

“陛下夜中便醒,召末将等入拜问听事宜,因恐扰大王治事,清晨才传告大王。”

赵道德连忙垂首恭声答道,他之前被安定王贺拔仁拘押在军中,贺拔仁师旅抵达下虒聚后,才被段韶入营讨出而重获自由,因此心内对段韶也很是感激。

“平原王来了?请他来见。”

内堂中传出齐主高洋仍显虚弱的语调,而段韶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