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677节(4 / 5)

刚一开口,王琳又是不免心中叫苦,忙不迭又避席跪下去,李泰见状后又是一乐,接着继续说道:“唯尔一言颇为动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琳旧为江湖祸患,为害甚多,德行虽然不具,武力尚称可观,而我中国纷乱经年,周边多有贼寇待讨。若尔必须一死,与其断首于法刀之下、徒留罪恶之名,不如放于边疆、任以鹰犬,纵然战死疆场,亦可称以壮烈。”

“罪徒多谢至尊恩赐,此正罪徒心中所计,与其继续流窜江湖、苟且余生,不如顺应天时、捐身正道!罪徒并非生而无耻,前者世道波澜无算,未知何以自处,唯凶戾谋生,而今天命明朗,举世澄清,迷途之众亦知道之所往,圣意所指、仆自如矢!”

王琳听到这里后,又连忙顿首沉声说道,态度可谓恭敬至极。

李泰闻言又笑了起来,转又着员呈上来一份辽东方面的地图摆在王琳的案头,口中又说道:“大江虽然保全南朝于一时,但也限制了你等南人的心怀视野。前者吴明彻投我,示之以陇右边羌之地貌,不久之后遂有阵擒突厥可汗之功。

今示你以辽边山水,发遣东北并非以苦寒折磨,同样心有所寄,今辽西虽仍有齐贼盘踞,但已不足为虑。来日平定江东之后,辽东故邑亦必收复于国,今遣你前往,亦为事之先声。”

王琳听到这话后,神情顿时也变得有些激动,又忙不迭垂首及地的颤声说道:“琳何幸之有,旧恶未消,新功未创,已经得入至尊弘扬诸夏的雄计之内,唯披肝沥胆、报此殊恩!来日北行,临阵不怯、杀贼争先,若不尽力、天地厌我!”

东征高句丽以收复辽东故地,自然也是李泰未来的计划之一。

虽然后世不乏声音对隋唐之世征讨高句丽一事有所褒贬,主要是隋炀帝几次失利所带来的负面议论,但在时下而言,高句丽却是不折不扣的犯汉故邑的边贼,若不加征讨收复,则不可谓国家金瓯完整。

所以无论东征高句丽难度高低、性价比如何,都是必须要执行的一个策略。

李泰倒不指望王琳能在这计划中发挥出多大的作用,但也不妨碍将此对其进行一番激励。既然在内作乱已经做得这么欢腾,那就看看你到了辽东又能发挥出怎样的破坏力。之所以将王琳安置在东北,相当一部分原因也就是李泰看好这家伙的破坏性。

等到接见完王琳之后不久,来自广陵方面若干凤的奏报也送到了长安,李泰在得知此事后,一时间也是不免有些无奈,难道大家又都知道了他刚发了一笔横财的消息,这又开始争相给他找事儿干?

第1327章 剑指会稽

征服江东在统一天下的大业中,绝对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其意义之大甚至超过了攻灭北齐。

毕竟东西分裂的时间要远远短于南北的分裂,而且东西之间本属同源,只要消灭了北齐上层统治阶级内的一些顽固分子,中下层士民的统合就要顺利得多。

但是南北情况则恰好相反,南朝上层不乏审时度势、或者说见风使舵之人,但是中下层对于江东自治的执念则比较顽固,对于北朝势力有一种发乎本能的抵触,而数年前的侯景之乱又进一步的加重了这种妖魔化的认知与刻板印象。

李泰自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对于征服江东自然也有包括武力收服在内的一系列构想。不过他也并不把江东南陈政权当作什么敌对异国来看待,所思所想都是以最小伤亡代价来平定江东。

之前他扶植陈昌返回江东继统,也是在这种思路之下所采取的举措之一。他希望能够以陈昌为首的南陈政权来维系江东表面上的一个和平,并且大唐借助南陈朝廷而逐步渗透和增加对江东时局的影响力,尽量降低江东士民的抵触情绪。

这计划在进行初期还是比较顺利,大唐与南陈方方面面都在加强合作,彼此间的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也非常的通畅,相处的可谓是其乐融融。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病还是显露出来了。大唐针对长江下游的江东地区的影响,一直都集中在其京畿建康地区,迟迟难以向其他区域辐射开来,尤其是江东核心的三吴地区,非但没有加深对大唐的认知与好感,反而还越发的抵触和抗拒。

这样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陈昌的无能所造成的,尤其他对陈蒨的一再纵容、或者说完全的无从控制。大唐与南陈朝廷的亲密同盟非但没有化解三吴士民的敌意,反而成为陈蒨在三吴地区兴风作浪、聚结势力的一个工具。

由于大唐还要保持与南陈朝廷的同盟,也难以越过南陈朝廷直接插手三吴事务,这就使得三吴之间的反唐风气越来越浓烈。双方之间这种同盟合作的关系非但已经无益于事,反而还成为了一种拖累。

所以之前当岭表的变乱影响到大唐在长江中游南岸的人事布置后,大唐仅仅只是借用了一个南陈求援的名义,将南川还给南陈作为交换,获得了在岭表桂州独立活动的空间。

不过除了跟南陈朝廷保持结盟互动之外,大唐暂时还找不动更好的介入江东时局的渠道。尤其是在北方战事告一段落、国事整体进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