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333节(3 / 4)

的东西,看起来是铁铸的,非常沉重。

这是铁火砲。

通常来说,这种武器制造不易,保存也不易,只用来守城。一次投掷三个五个,能听个响,威吓敌人。当年郭仲元在中都城里,用一个铁火砲炸死了纥石烈胡沙虎,算是运气好到爆炸。

这会儿,定海军需要的正是爆炸。

三个五个铁火砲只能吓人,三十个五十个呢?

或者,如此时此刻,足足一百个铁火砲被同时投掷出去,而目标是那些失去了战马奔驰的速度,熙熙攘攘聚集在车阵前的蒙古人呢?

将士们点燃了铁火砲顶端的火线。火光闪耀间,他们将铁火砲用力抛了出去。

十几斤二十斤重的东西,抛不了多远,勉强越过大车顶端,立即就下落。

蒙古人抬头看见一百枚铁火砲落下,只当是砸人的石头,并不特别惊慌。

勇猛的蒙古战士什么危险没见过,刹那间,许多人甚至轻蔑的想到,被石头砸一下又如何?这些石头又不是从极高处落下,不见得有多大力量,只要不砸在头颅,未必就要了我们的命去!

石头落地,细细的火线继续燃烧。因为火线里头裹了少量火药粉的缘故,燃烧时冒着烟,发出“嘶嘶”的轻响。

除了几个被正正砸中的倒霉蛋,大多数蒙古人压根不去理会。前排最为大胆的蒙古战士,正从马背上纵身跳跃,仿佛飞人一般向着大车顶端威武冲去。

接着就是轰然巨响。

一个铁火砲炸开,数丈之内火光闪耀。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直到第一百个。火光、烟雾、巨响、铁火砲的碎片漫天飞射。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让数以百计的蒙古骑兵全都飞了起来。

第五百五十二章 呆仗(下)

在那场大梦里,郭宁亲眼见到了许多此生不敢想象的东西,也包括武器,所以他在盘踞山东以后,一向重视火药武器的研究,可惜成果不算显著,连带着负责这些事务的军械署提控张圣之也有点沮丧。

不是张圣之不尽力,而是郭宁提出的要求,很多都超过了定海军当前所能承受的范围。比如什么用几百斤铜铸成管状,点燃用火药推动石弹飞射云云,乍一想,约莫脱胎于南朝宋人的突火枪,甚是厉害。可军械署试了两次,实在没有这么高超的铸铜技术,最后还是把那些铜铸成了私钱,拿到辽东去用了。

就连郭宁所说最简单的,能让将士随身携带,投掷爆炸的小型铁火砲,最终也没有制造成功。火药的威力始终有限,铁火砲规格小了,就只能听个响,用于孩童打闹。而投掷的时候,飞行距离稍远,用来发火的引线又很容易断裂,至于燧石发火的机关,军械署试过许多次,结果都是失败。

最后,真正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依然是老两样:大份火药炸城墙,小份火药守城墙。军械署倒是在铁火砲的制造和维护上头,积累了一些经验,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给山东东路的二府二镇州大量配备铁火砲,用来守城了。

但只要把前提的条件做到,用来守城的利器,也可以成为野战中的杀手锏。

郭宁此番北上,随军带了一批铁火砲。他指挥将士与蒙古军厮杀的时候,刻意将车阵展开于定海军的队列内部,而以步卒列队于外,和蒙古骑兵纠缠恶斗……那时候就做好了使用铁火砲的准备。

能够有此安排,并非郭宁神机妙算,而是因为他和部下们全都深谙蒙古人的战法。

蒙古人惯于袭扰、牵扯、穿插,他们发起进攻的时候,就如一把把钢刀往来切割肥肉,使敌人陷入混乱。定海军看似迟钝的应对,果然被蒙古骑兵利用。

在定海军付出相当代价的同时,怯薛军的精锐抓住了军阵中寥寥数个缺口,展开了急速穿插。

只不过,那些穿插成功,突入军阵内部的骑兵们,并不能贯穿军阵,执行下一次的穿插。到了半路,他们必遭连环车阵所阻。

车阵是死物,布下之后除非解开铁链,无法再度移动,蒙古人完全可以绕行。所以蒙古人的行动迟滞只在短短片刻。

但这就足够了。

前队迟滞,而后队依旧疾驰如风;两边一碰,瞬间聚集成团。

猥集在车阵以外的蒙古骑兵,和蚁附登城的敌人有什么不同呢?他们都是最利于铁火砲发挥威力的对像。

一百颗铁火砲爆炸的声音,震得汪世显、仇会洛等人的耳膜都嗡嗡作响。而车阵外侧,蒙古骑队的景象只能用凄惨来形容。

这种最简单的火药武器在蒙古人密集骑队中爆炸,产生的冲击力真是可怕之极。最靠近铁火砲落点的蒙古人,有好些连人带马被这种暴烈的力量掀翻的,还有许多人当场滚倒,嘴角或耳鼻溢血,再也挣扎不起。

那些被铁火砲迸飞的碎片打中的人,更加惨不忍睹。碎片打中面门,脑袋立刻稀烂;削过胳臂,手臂当场飞出;切开肚腹,五脏六腑哗啦啦倾泻。

哪怕是最凶悍的怯薛军骑兵,骤然面对这样的场面也都惊慌失措,放声狂叫。他们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