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365节(1 / 4)

最先笑闹的,是被郭宁养在家里的许多牺牲将士的子弟,这些半桩孩儿们率先跳起来挥舞拳头,随后是护卫和傔从们也都跟进。提前聚集到官衙的官吏们则尽量保持着矜持的态度。

靖安民忍不住扳着手指,喃喃道:“死伤甚多啊,这需要多少抚恤?也不知晋卿能不能想办法,从中都抠出一部分来!”

徐瑨笑着笑着,又摇头:“这郭六郎,说什么高筑墙、广积粮,每次都是他办得大事!”

李霆在堂上往来走了两步,冲着郭仲元道:“机不可失,须得立即发兵河北,先拿下漕河沿线六州!益都府集结的正军一万五千,明天就随我出发!你负责留守!”

郭宁和骆和尚俱都北上,山东军务的负责人事实上就是李霆。他既然这般说,靖安民和尹昌都不会反对。

郭仲元迟疑了一下:“全都调走?只恐杨安儿的余部,还有河南的遂王那里,生出事端。”

“他们敢!”李霆瞪眼。

郭仲元拍了拍自己的额头。郭宣使不止打败了蒙古人,还控制了中都,事实上扫除了整个中都路。他几乎算得上大金国的曹操、高欢、宇文泰了,势力的飞速扩充指日可待。那么定海军政权周边的局面,和先前也大不相同了!

经历司的长官梁持胜从使者手里接过军报,连着看了两遍。这军报是要张贴出去的,所以文字多用俪语;但因为郭宁自己读书不多,一向要求往来文书通俗易懂,所以写得并不深奥。梁持胜轻声诵读其中几句:“宁也不才,抚民二载,稍得人心;将兵十万,略无败绩。”

好文采,好霸气。这不知是移剌楚材的手笔,还是出自杜时升之手;又或者,中都城里的文人,有不少及时投靠?这文字中的蕴意,可不仅仅是称颂一场战役,我梁某人真是好运气,竟然赶上了这样的时候!

梁持胜想到这里,恨不得身上插翅,飞往中都,在郭宁身边参赞。

与此同时,益都周边无数聚落的百姓们,已经陆续奔回家中,有人拿出了积攒的钱财沽酒,有些矿场和工场里,做工的百姓们还催着保长甲长,去城里请杂剧班子来演出,尤其要看郭宣使打败蒙古军的那几折戏。

去年以来,大家的日子过得不坏,不止饿不死,手头还渐渐有点闲钱。既然郭宣使和将士们在外大胜,大家心里都痒痒,都想乘机闹腾一下,找点乐子。

这样的情形,在山东地界是很少见的,当年大金打了胜仗,百姓们只是知道罢了,哪里会庆贺。后来杨安儿起兵造反,那都是为了大家活不下去的缘故,大家心里自然向着他们多些,但几年厮杀下来,日子只有更苦,渐渐的人们也就冷淡了。

但现在,处于定海军核心区域、作为定海军统治核心的军户和荫户们,却毫不犹豫地把定海军的胜利当做了大家的喜事。这或许要感谢蒙古人烧杀掳掠带来的教育,也证明了军报里头那句“抚民二载,稍得人心”实在不是吹嘘。

第六百一十一章 喜讯(中)

同样是面对胜利,山东宣抚使司治下百姓的情绪如果是喜出望外,中都百姓的情绪大概只能用劫后余生来形容。

对他们来说,定海军毕竟是个陌生的势力,而定海军的首领郭宁控制中都以后将会如何,又实在难以揣测。连续两日,城里有十几处里坊出现残余的百姓惊恐奔逃,而许多乱兵乃至城里的混混到处流散,又时不时地出来作奸犯科。

张柔和苗道润再有手段,很多事情难以一蹴而就,而且他两人也都是聪明人,聚拢旧部之后,主要精力的都放在中都城外,尤其是城北青白口、居庸关等一系列军事据点的收复和兵员收编上头。

城里的治安和日常管理,现在大都是陈冉在直接负责,而安定人心的事情,终究要着落在郭宁身上。

城北永平坊。

郭宁第一次到中都时,曾经来过这里,当时是杜时升带着他从彰义门入来,在这里转了个弯,去往太极宫。

他还记得,永平坊的规模不小,当间以道路分隔成南北两个里坊,两处都是行人摩肩接踵,临街商铺热闹叫卖,坊里的居民少说也有数千人。

但这会儿,众人进入里坊的范围,放眼一片荒凉。坊墙和楼宇倒塌了大半,在废墟上立起的简单棚屋又有过火的痕迹,地面上则到处是黑灰和干涸的血。郭宁顺着道路继续往前,连走了百十步,依然没见有人。

“百姓们何在?是逃亡了还没有回来?还是前日晚间,遭蒙古人扫荡过了?”郭宁问道。

尚书左司都事李纯甫答道:“宣使,此地荒废不止一日,倒不是前日厮杀的结果。”

“哦?”

“去年蒙古军攻城,守军拆除里坊建筑,以为滚木礌石。主要拆除的,就是通玄门南面广源、奉先、甘泉、永平四坊。当时旧居的百姓就已四散。后继在这里栖身的,主要都是各地流民。今年蒙古军再度围城,胥参政为了放粮赈济,专门清点过各个里坊的丁口,卑职记得,当时记录,此地有流民一千一百余口,前日里自然逃散了许多。但总还剩下一些,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