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元 第373节(1 / 3)

“嘿!”

郭宁摇头:“可惜,我在河北的时候,有一次差点被水溺死……贸然出海远航,实在心慌。”

移剌楚材大笑。

郭宁这话,当然也是玩笑。此前他带人渡海去往辽东厮杀,那也一样是远航了,可没说什么心慌的事。

两人又闲谈几句,移剌楚材取了自家新写的条呈,向郭宁讲述都元帅府在施政方面,应对粮食缺口的手段。他在政务上的本事,确实出众,洋洋洒洒地一条条解释下来,郭宁慢慢听着,时不时确认些细节,渐渐觉得粮食紧张点的日子也不是不能过。

正谈到入港,外头忽然有人轻轻敲门。

“什么事?”郭宁扬声问道。

倪一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启禀元帅,有辽海军报。”

郭宁起身出外,拿过文书看了看。倒不是什么大事,蒙古军退走之后,附从军纷纷投降,但也有不少死硬之人不愿投降的。比如早前在辽东建国的耶律留哥有个弟弟,唤作耶律厮不,他曾经率部跟随耶律克酬巴尔,到中都路附近作战。

蒙古失利以后,他抛弃部下潜逃回北京路。居然趁着兵荒马乱,凭藉耶律留哥的余威,给他纠合起一万多两万人。他们随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口气往东,逃过鸭渌江去了。

此等逃人,没什么值得关注的。而且事关契丹人,郭宁又不愿意当着移剌楚材的面,闹得太过严苛,当下随口吩咐几句。

移剌楚材却忽然想到了一些什么,顿时精神大振。

第六百二十八章 高丽(上)

移剌楚材站起的时候,郭宁正和倪一谈着。他注意到移剌楚材忽然开始翻找文书卷轴,担心自家大声言语惊扰了他,直接就向倪一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走出厅堂。

站到厅堂外的走廊下面,郭宁招手唤来一名仆役:“方才看到,晋卿的书桌旁边,放着一盘蜜糕,稍动过几口。晋卿这些日子忙得很,难道不曾正常饮食,只拿这些糕饼充数?我看他,好像神色也有点疲惫?”

移剌楚材是高门子弟出身,生活素来优渥。他又是大金朝堂上的新贵,郭宁进入中都以后,给他的赏赐很多。光是他家族在中都的宅院,如今就占地十余亩,相当阔大,日常生活不至于奢华,但钟鸣鼎食四个字,着实不虚。

但与寻常朝廷贵胄不同的是,移剌楚材又极有政务上的才能。而且他是极其负责,事必躬亲的性子,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涉及他的管辖范围,总是力求办得妥帖平稳。

刚才他说起应对粮食紧张的方略,涉及众多军政机构,而引用的数据十分详实,对应的布置井井有条。郭宁一听就知道,这种方案,非得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不是拍脑袋落笔成文那么简单,恐怕这两三天里,移剌楚材全没有好好休息,才能及时拿出方案来。

果然那仆役恭敬答道:“知院已经两天没有回家休息了,今天的早午膳,都没有吃。”

郭宁连连跺脚,对那仆役道:“那可不行,赶紧让厨房做些热食,还要容易消化的汤羹,快快做好了端来;如有上好的酪浆,也拿些。回头你记得和晋卿说,是我专门吩咐的,再怎么忙,饭食要吃饱吃好。”

那仆役连声应了,周边一些正常办公往来的书吏听到郭宁这般言语,也都露出羡慕的神色。这些吏员们里头,有大概四五成是从中都尚书省里直接抽调出来的八九品基层小吏,正式参予中都枢密院的事务,最长不过一个月。

此辈虽然早知道移剌楚材是郭宁的股肱之臣,但毕竟没有直接的见闻。这会儿看到郭宁对移剌楚材的关怀厚待,实在是很让人感动。可见郭元帅也不只是传说中的凶横武人,对行政官吏们还是很尊重的。

然后众人便听到移剌楚材办公的厅堂里沉重的脚步声急响。

一时间,众人又觉得,郭元帅就算是在故示优容,收揽人心,移剌知院如果表现的太过浮夸,那也不合适吧?他要是一开门就跪伏感谢,我们又该如何?也跪下么?

众人正在犹豫的当口,移剌楚材从门里大步出来,满脸喜色地对郭宁说了句:“高丽!”

“嗯?什么?”

移剌楚材眼神扫过院中僚属,吏员们慌忙都做各自奔走公务的模样,院中瞬间一空。移剌楚材压低嗓门,对郭宁道:“咱们调度粮食,须从高丽入手!”

“这……”郭宁一时茫然。

对高丽这个地方,郭宁甚为陌生,只知道这是大金的藩属之国,地位与宋、夏平齐。

郭宁的势力范围东抵辽海,在那处以盖州、复州为核心,以广宁府、澄州、婆速路为外围,婆速路横跨鸭绿江两岸,再往东,便与高丽接壤。两家说来乃是邻居。

但定海军是以中原为根基的势力,本身于东北方向,是个外人。所以郭宁在辽东所设的辽海军节度和群牧所体系,长期以来并不扩张,主要的发展方向和关注重点都在北面,任务是通过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手段,实现对大金设在北方的几个军事据点和东北内地各族的羁縻。

至于辽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