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391节(2 / 2)

一起去吃饭。

……

晚膳过后,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刘协因为累了一天所以早早地便回寝宫休息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则是一同回到宣室,一个秉烛处理政务,一个迅速熟悉工作岗位,尝试着首次为天子批阅奏折。

宣室内灯火如豆,一片寂静。

只有毛笔在奏折上书写的声音,还有烛芯爆裂产生的细微声响,司马懿伏首于案奋笔疾书。

处理奏折的速度十分迅捷。

书写之余,他看着对面诸葛亮不紧不慢的模样,不由得深深皱眉,说道:“你处理奏折也太过缓慢了。”

“每日需要处理的奏折堆积如山,照伱这样的速度,何时才能处理完?既得了陛下器重,得以参详政务,应当更加尽心才是。”

这一会儿功夫他都已经处理了十几份奏折了,但诸葛亮才刚刚处理完第三份,似乎奏折里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要仔细思虑,导致这速度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两相对比之下,他就觉得诸葛亮有些过于事无巨细,吹毛求疵。

如此下去,便是铁人也得累瘫不可。

司马懿这话是带着批评之意的,但谁知诸葛亮听完后,却是一脸歉然地说道:

“在下没有处理政务这方面的经验,再加上这都是国家大事、不敢妄断,因而细致了些,让司马御史见笑了。”

“日后还需要多多向御史请教。”

听到诸葛亮这诚挚的回答,司马懿只觉得一拳像是打在了棉花上,差点给自己憋出内伤来。

他其实更希望诸葛亮与他针锋相对,这样也好让他有打压的理由,但谁知道诸葛亮居然这么恬淡。

“……无妨,你这般也是尽职尽责。”

司马懿憋了半天,只能这般回答,同时幽幽地问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如今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除了御史中丞、中书令以及温公之外,我还没见过谁能得到陛下这般信赖器重。”

“这种感觉如何?”

司马懿的语气里有着难掩的酸意,他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他想知道诸葛亮会怎么回答。

诸葛亮手中的笔微微一顿,沉思良久后,才认真地回答道:“我很惶恐,但也很期待。”

“惶恐?期待?”

司马懿的眉头都拧成了“川”字。

他不解诸葛亮这话的意思。

诸葛亮缓缓叹道:“我出身于琅琊诸葛氏,父亲官至泰山郡丞,不过到了我这一代,家中兄弟均未入仕途。”

“父亲去世后,我跟随叔父去投了刘表,但没过几年叔父也去世了,我便拜了水镜先生、庞公为师,开始隐居耕读。”

“我一直都希望进入朝堂,辅佐天子兴旺汉室,但当这一切真的降临在我身上时,我才知道这份责任之重。”

“这些奏折——”

诸葛亮的手从桌案上的那些奏折上一一抚过,神色凝重地说道:“它们关系到大汉万千百姓,我们朱笔在奏折上轻轻一钩,或许就将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有这份责任在身,我怎能不惶恐,又怎能不慎重?”

诸葛亮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并且抬头看向司马懿,语气真挚地说道:“亮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陛下不以我卑鄙,不远千里遣人请我入宫,托付重任。”

“正是因为陛下给予我如此信任、如此厚望,我才不敢随意为之,不敢负陛下所望。”

“但和司马御史比起来,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司马御史为了国事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亮深感钦佩。”

听完这一席话,司马懿只觉得脸上发烫,因为他之所以熬夜处理政务,只是想获得天子的恩宠罢了。

但却被诸葛亮当成了尽职尽责。

“身为臣子的本分罢了。”

司马懿轻咳一声,故意神色淡漠地说道:“原来你……原来孔明是水镜先生还有庞公的弟子,难怪会有此才干。”

“那孔明说期待,又是何意?”

他是首次听到诸葛亮的出身和来历,没想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庞德公以及水镜先生的弟子。

司马徽亦是他们司马氏的族人,诸葛亮是他弟子,也就间接和他们司马氏有一份香火情。

“期待,自然就是期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