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75节(2 / 2)

比起赶走大明,他们更害怕自己被攻打。

现在大明主动停下脚步,宣布行动结束,他们反而都松了口气。

至于安南和占城……他们自取灭亡,大明天军来的好。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朱元璋封朱棡为安南总督。

然后派遣了大量文官前来任职。

这一点比历史上的朱棣,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朱棣派人打下交趾,派遣到这里的官吏,大多数都是从两广地区招募的。

这些人粗通文墨,又没有升迁途径,到任后会干什么可想而知。

交趾行省贪腐之风盛行,可以说无官不贪。

朱棣信任宦官,派太监马骐前来镇守。

马骐到任后横征暴敛,变着花样的压榨当地百姓。

最后官逼民反,当地百姓活不下去,纷纷造反。

更奇葩的来了,马骐害怕交趾的高官权势过大,不肯调拨军队给他。

逼的交趾高官只能带着几百老弱病残去镇压叛军。

最后叛军做大不可制,为后来明军惨败死伤十余万埋下了隐患。

熬到宣德朝,大明的交趾战略全面失败,正式失去了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

大家都痛骂宣德名不副实,丢弃交趾。

殊不知,一切祸根都是朱棣埋下的。

他用二十年时间,成功的让生活在中南半岛的人恨上了大明。

等到宣德继位,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了。

就算宣德继续出兵击败了反叛大军,民心尽失的大明又如何维持统治?

还好,朱元璋不是朱棣,他很清楚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块地方。

更何况还有马皇后、朱标、陈景恪、朱雄英等人出谋划策。

这次他派到安南的,全部都是经过系统培养的官吏,很多还是去年出使高丽的文人。

而坐镇交趾的,更是经验丰富的朱棡。

朱棡没有横征暴敛,相反他的一系列政策,全都是与民修养生息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中南半岛其实是半奴隶社会。

部落里的普通人,是部落首领的私产。

首领经常会将自己的部民卖给别的势力……

在当地这些事情可以说习以为常。

而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隋唐以前的俚僚人头上。

也就是冼夫人、冯盎他们所在的部落。

后来随着俚僚人南下,这种生活习惯也被带到了中南半岛。

而朱棡到来之后,给当地百姓编户齐民分配土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