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8o节(1 / 2)

看到朱标和朱雄英,他心中又充满了欣慰。

后继有人啊。

另外三人不知道他的想法,正在讨论如何利用多出来的金银。

之前朝廷一直在想办法收购民间的贵金属,然后藏在府库里不往外花。

可这并非长久之计。

府库里的贵金属没办法往外花,否则会引起通货膨胀。

钱再多,不能拿出去花,和石头没有任何区别。

长此下去,早晚有一天会演变成,国库里堆满了金银,朝廷却穷的揭不开锅的局面。

陈景恪如是说道:“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让这些钱流动起来。”

“只有流动起来的钱才叫钱,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朱标有些头大的道:“可是,如何将这些钱花出去?”

“我们已经在不压榨民力的情况下,拼命的花钱了。”

“可是钱就像是会生孩子一样,一天比一天多。”

“放在十年前,谁要是给我说,有一天我会因为钱多而头疼,我肯定会认为他疯了。”

陈景恪说道:“如何花钱,对朝廷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不懂得如何花,甚至有可能因为钱多而灭亡。”

朱标看着他,问道:“你可有什么想法?”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有三个国家,一个国家有了钱拼命购买奢侈品享受。”

“第二个国家拿了钱发展商业,他们的商船遍布天下每一片海域,成为了海上马车夫。”

“第三个国家拿了钱发展制造业,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他们的制造业冠绝天下。”

“陛下觉得,这三个国家谁才是最终的赢家?”

朱雄英插话道:“那肯定是第三个国家赢。”

陈景恪笑道:“太子英明,第三个国家甚至都不需要用什么高明的战术,打消耗战就行了。”

“无限制消耗战,见到另外两个国家的船就击沉。”

“他的船被击沉了也无所谓,因为他制造业更发达,损失一艘能造十艘。”

“而第一个国家和第二个国家制造业不行,损失一艘船就少一艘。”

“最终,所有的一切,都是第三个国家的。”

朱标若有所思的道:“你的意思是,把钱投入到制造业?”

陈景恪颔首道:“对,将钱投入到制造业。”

“陛下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如何提高生产力吗?”

朱标想了一下,说道:“要么靠民间自发的摸索,要么拿钱砸出来。”

陈景恪点头说道:“对,现在朝廷有钱了,可以尝试拿钱来砸生产力了。”

朱标问道:“那么,这个钱要如何砸?”

陈景恪早就有了腹稿,当即说道:

“两条路子,其一等洛下书院的理科开花结果。”

“朝廷可以建立相应的工作室,进行专项研究。”

为啥要等理科建立起来呢?

因为只有成了体系,才可以真正攀科技树。

否则,砸钱都不知道往哪里砸。

理科现在只掌握在陈景恪手里,他将这门学问说的如此厉害,换成一般人肯定会认为他自吹自擂。

在座的却都毫不怀疑。

只是可惜,理科现在才刚刚进入打基础阶段,想出成果还需要时间。

朱标问道:“第二条路呢?”

陈景恪说道:“第二条路,扶持民间制造业。”

“说的简单点,就是通过金钞局给作坊主提供低息甚至无息借款。”

“让他们拿着钱去扩大规模,去研究新技术。”

闻听此言,一旁的朱元璋眉头乱跳。

借钱给那些开作坊的人,还低息甚至无息,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他下意识的就想反对。

不过想到新政,他又给忍住了。

算了,他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且先看看再说吧。

朱标皱眉道:“如果作坊倒闭,收不回钱怎么办?”

陈景恪摊摊手,说道:“这不是朝廷考虑的问题。”

“朝廷只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交给金钞局去执行就可以了。”

“比如,规定好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申请贷款。”

“还要定死利息是多少……并制定好相应的奖惩措施。”

“然后就给金钞局一定数量的钱,让他们拿去扶持作坊。”

“他们放款给谁,怎么收款都随他们,朝廷定期去检查。”

“查他们有没有扶持作坊,扶持的都是谁,效果如何。”

“同时还要查他们的帐,看是赔了还是赚了。”

“做的不好的,就给予相应的处罚,做的好的就给予相应的奖励。”

“一旦此事和升迁挂钩,他们自然会想办法将其做好。”

说到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