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25节(1 / 2)

天真的变了。

不管为什么朱元璋的思想前后变化这么大,只要他变了就足够了。

最高兴的当属理学派,圣王真的要诞生了吗?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局面,莫非要再次出现了吗?

谨慎的人采取了观望态度,但有些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些什么了。

不过时间并还是太短,这句话的影响力还没有扩散开来。

目前大家的注意力,依然在军队赈灾上面,讨论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块。

随着报纸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讨论。

然后出乎意料的地方来了。

在地方上,普遍是支持朝廷政策人占上风。

更准确的说,大城市反对派占上风,小城市支持派占上风。

面对这种情况,老朱的看法很简单:

“城里人日子过的好,忘了当年的苦,该让他们也吃吃苦头才对。”

陈景恪叹息一声,说道:“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不尽然。”

“乡下人见识少,没有那么多看法,他们更愿意相信朝廷。”

说难听点更容易盲从和被裹挟。

“城里人见多识广,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看到这么做的坏处。”

“然后在面对抉择的时候,他们更懂得趋吉避凶。”

老朱对这个回答显然很不满意,冷哼一声道:

“城里人多奸诈之徒,不可过于信重。”

陈景恪唯有苦笑,老朱的话也不能说有错,但确实太偏颇。

还好,朱雄英比较冷静,若有所思的说道:

“所以治理城镇和乡村,要采用不同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

陈景恪欣慰的道:“是这个道理,要因势利导。”

朱雄英点点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

想谈论,也要等到调查过后,掌握了一定的数据才行。

现在说这个,很难说到点子上。

他转而说道:“这一期的报纸应该送到神机营了吧,不知道将士们有何看法。”

陈景恪说道:“我已经派锦衣卫快马加鞭追赶,应该快要送到了。”

“不过也不能只盯着神机营,别的军队也要展开相应的宣传了。”

朱雄英点点头,说道:“我已经给抚慰使下达命令,让他们围绕神机营进行宣传。”

“最近几期的报纸,必须要读给所有将士们听,务必让他们领会到朝廷的深意。”

听着两人讨论国家大事,老朱在一旁默然不语。

只是当目光扫过一份奏疏的时候,眼睛里浮出暴虐之意。

乖孙啊,咱不是恋权,是想利用这次掌权的机会,为你扫除最大的一个障碍。

一个之前被有意忽视,却又绝对无法绕过的障碍。

第449章 勋章

深夜,乾清宫。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卷宗脸色铁青。

本来他退位之后,已经搬离乾清宫。

只是朱标情知自己不可能再执掌皇权,苏醒后不久,就执意搬出了乾清宫。

朱元璋虽然很不情愿,但为了方便处理政务,还是再次入住此地。

洪武大帝的精力有多充沛,前世已经证实过的。

自打他搬过来,每天晚上乾清宫的烛火都要亮到二更末。

但像今天这样,三更都快过完了还没歇息,也属实罕见。

内侍也全部被撵了出去,只有蒋瓛一人伺候在身旁。

房间静悄悄的,只有朱元璋翻动卷宗的声音。

过了许久,老朱突然说道:“蒋瓛,你怕死吗?”

蒋瓛毫不犹豫的回答:“不怕,臣就是贱命一条,幸得陛下恩宠方有今日的荣华富贵……唯有以死相报。”

朱元璋不置可否,指了指手里的卷宗,说道:

“那如果咱让你去查此事呢?”

蒋瓛的眼睛里,难以控制的流露出忌惮之色,迟疑着没敢回答。

朱元璋嘲弄的道:“你还是怕了。”

蒋瓛脸色浮出屈辱之色,下跪说道:“臣不是怕死,实在是对方势大,臣怕连累家人。”

老朱面露释然之色,说道:“是咱误会你了,起来吧。”

蒋瓛并没有起身,而是说道:“这大明是陛下的,只要您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若您真的决心要动他们,臣甘为马前卒。”

老朱反问道:“不怕家人遭殃了?”

蒋瓛面色悲伤的回道:“怕,但他们享受了朝廷的恩德,理当为朝廷牺牲。”

老朱很是满意这个回答,说道:“很好,不过咱也不能真的不顾你家人的死活。”

“过几日会有一批物资送往燕国,让你的家人一起过去吧。”

“咱会吩咐高炽,隐瞒你家人的来历,并在王府为他们安排一个体面的工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