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基业,又有着几千年的经验可以借鉴。”
“超越前朝,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超越不了,说明我们做的不合格……”
“但对华夏文明来说,周王朝的贡献是无法复制的,更别提超越了。”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从某个角度来说,也不过是在重走周王朝走过的路罢了。”
“所以,我又怎么敢对‘明昭’不满,反而会觉得自己现在还配不上这个年号。”
陈景恪非常欣慰:“咱们认识这么久,今天你是最让我意外的一次。”
“我穿……出山至今,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培养出了你。”
“希望你能永远保持这份清醒和谦虚。”
朱雄英本来被自己一席话说的心潮澎湃。
看看,看看……什么叫雄主明君的气魄。
然而陈景恪一席话,却让他非常的无语,恨恨的道:
“你……真会扫兴啊。”
陈景恪大笑道:“哈哈……要说鼓励的话,也有。”
“我觉得你不用妄自菲薄,周王室的功绩虽然伟大,但伟大又不是只有一种。”
“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做出同样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伟大功业。”
朱雄英高兴的道:“你知道前路怎么走了?”
陈景恪笑道:“你糊涂了,我们不是已经在路上了吗。”
朱雄英一愣,然后郑重的道:“是的,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没有人知道前方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砥砺前行。
然后将一切交给历史去评价。
最后回顾一生,能做到无愧于心就足够了。
当年周公代掌天下制定礼法的时候,想必也是抱着这般的心态吧。
之后朱雄英拿着这三个年号,象征性的去征求了老朱、马娘娘和朱标的意见。
他们三个不约而同的将‘皇明’给划掉了。
然后告诉朱雄英,剩下两个随你心意吧。
朱雄英就将自己的选择告诉了他们。
对此三人并不觉得意外,这小子可从来都不是墨守成规的人。
他要是选明章,那才有问题。
不过对明昭这个年号,以及朱雄英的志向,他们还是很满意的。
基础已经打好,大明必将在他手上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如此才能对得起陈景恪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晚上回到东宫,朱雄英就拿出这三个年号,非要让徐妙锦猜他选的是哪个:
“你要是猜中了,今晚我服侍你。要是猜不中,今晚你服侍我。”
徐妙锦:“……”
不过她分析了一番之后,还是很确定的将明昭圈了出来。
这让朱雄英非常开心,什么叫夫妻一心,这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