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也就是俗称的‘压舱石’,在南京龙江船厂——也就是建造郑和下西洋所需船只的船厂的遗址,人们就发现了用来充当压舱石的石球。
而华夏的渔民也比较聪明,到了今天很多的木质渔船里面都有一个船舱是直接灌进水被称为活水舱,这样还能保证鱼鲜的鲜活还能起到‘压仓’的作用。
但是不管是‘压舱石’还是‘活水舱’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减少了船内的载货量和载货空间,于是随着科技进步,就有了‘压舱水’,用水泵和管道把水引入船舱进行压舱。比如说一艘货轮在卸货的时候,水泵开始工作往船里灌水,等到货都运走船里就满满的一舱水保持稳定,如果需要装货的时候则一边装货一边排水。
事实上‘泰坦尼克号’上也有‘压水仓’,但是那艘船太大了,上层空间又那么高,想要保持船舶稳定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把整艘船底部进行大量压舱,与其浪费空间专门进行压舱不如底层塞满人能赚一点儿是一点儿。
资本家的心肠有时候就是这么狠。
这次萧鹏下海并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打捞的船,但是倒是发现了一艘有意思的沉船。他发现了一艘满载‘威利斯’吉普车和‘哈雷w’摩托车叫做‘莉莲-吉许’号的‘自由轮’。这艘船的打捞价值也是‘零’,但是却是一个非常值得发掘的沉船,这艘船上有太多梗值得讲述了,今后萧鹏有机会的话会专门来直播一次,就算不直播也会让法比安拍摄一部关于这艘沉船的纪录片。
首先说船上的货物,不管是‘威利斯’吉普车和‘哈雷w’摩托车那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前者出现在无数二战电影中,而后者连漫威超级英雄‘美国队长’出门都要骑……当然,‘莉莲-吉许号’上的这些车泡的太久腐蚀严重根本没有打捞的价值,但是这么多的废车散落在海底还是非常有震撼效果的。
为什么这些废车是散落在海底的?因为运载它们的船直接解体;为什么那船会解体?因为它是‘自由轮’。
‘自由轮’是二战时期的产物。
当时德国潜艇部队对海运路线的威胁实在太大,所以盟军需要一种物美价廉的货船来运输货物,‘自由轮’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这种船看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可以运载很多货物,用焊接工艺替代传统的铆钉工艺,全部流水线装配,从1941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十八个老美船坞一共建造了2751艘自由轮,一艘船从开工到下水平均只需要42天!在1943年建造最高峰的时候一天三艘‘自由轮’下水。这些船大多都是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给英国使用。
说句有意思的事情是:对老美那些船厂来说,最难的真不是‘自由轮’的生产,而是给‘自由轮’起名。
给一艘船起名字真不难,可是给接近三千艘船起名那可真的难为死那些船坞工作人员了,开始时候这些‘自由轮’都用类似于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航海家来命名,第一艘‘自由轮’就叫做‘帕特里克-亨利’号,那是‘独立宣言’的主要执笔人之一,‘自由轮’这个名字也是来自于他‘不自由,毋宁死’的著名言论。就像这艘船的‘莉莲-吉许号’,‘莉莲-吉许’也是个人名,是默片时代的银幕女神之一。
开始时候这些‘自由轮’还能用名人起名,到了后期那名字是乱起一气,比如有一艘叫‘马克-汉默’号,马克-汉默是名人么?不是,而是那艘船的焊工。
到了今天在很多人眼里,‘自由轮’还是二战奇迹之一,是老美工业强大的象征,尤其是那些公知每次都拿‘自由轮’说事:什么叫做‘下饺子’?人家老美那边四年下水2751艘船!都是能一次装载250辆卡车的大家伙!这才叫做‘下饺子’!
这个说法也就能骗一下无知的人,萧鹏为什么想要直播‘自由轮’?因为这种船正好是老美的劣迹之一,当年租赁‘自由轮’的英国人可算让这玩意给坑苦了!
第554章会自己开裂的船
当年老美为什么玩命的造‘自由轮’一口气造了两千七百多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赚钱!那时候一艘‘自由轮’的造价大概是二百万美金,那时候的二百万差不多是现在的四千万。所以这船还真不便宜。
赚钱是一个原因,造这么多‘自由轮’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船都使用不了多久,有可能刚下水还没跑到英国,船已经断成两截了:这个事情不是个案而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所有2751艘‘自由轮’里超过一半出现了严重裂缝,很多‘自由轮’自己航行的好好地就直接沉没。就像萧鹏在海底发现的这艘‘莉莲吉许号’上并没有任何被攻击的迹象船体却裂成了两截。最多的时候老美一个月沉了140艘‘自由轮’。
不过这些船只事件并没有影响后继的‘自由轮’建造,毕竟这是‘老美奇迹’的象征,他们直接把船只沉没的原因扣在德国人身上然后继续向国人要钱:瞧瞧前线战事多残酷?我们都沉了那么多的船!你们赶紧掏钱支援国家呗。
听到这儿有人会怀疑老美造‘自由轮’是‘豆腐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