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359节(1 / 3)

加上他本人在河中军将士心中具有崇高的威望,所有将士都愿为效死命。

大营内,李邺将八千将士集结起来,当他站在高处时,八千将士一片欢呼,又再次见到自己的统帅了。

李邺摆摆手,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一双双明亮的目光无比崇敬地望着自己的统帅。

“能再次看到大家,我非常激动!”

李邺这句话说完,八千将士顿时振臂高呼,“为都督效力!为都督效力!”

李邺又招招手,将士们再次安静下来。

“我要告诉大家一件事大事,安禄山在幽州造反了,天下即将大乱,我奉天子之令,将率领河中军防御襄阳”

八千将士一片寂静,每个人的目光里充满了担忧,李邺知道,他们担心自己家人。

“安禄山的敌军一定会进攻关中,关中将沦为战场,为了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我会在荆襄准备土地,安置所有将士的家人,接下来,你们要给家人写家信,动员家人迁徙到荆襄,那里才是安全的地方,能给老人和孩子生存的土地。”

所有将士顿时一片欢呼,只有解除了后顾之忧,保证家人的安全,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战场上。

接下来,百名州学学生进入军营,负责给士兵们写家信,裴健一口答应,他会亲自负责此事,组建三百人的送信队伍,将将士们的家信送到家人们的手中。

三天后,李邺率领八千将士出发了,同时也带上了保存在甘州的两百万枚金币。

同行者还有李邺的妻女,独孤新月用背带和包裹将孩子背负在自己背上,骑着骆驼跟随丈夫同行,她武艺极高,轻功甚至远远超过了李邺。

她带着孩子同行没有问题,其他几个丫鬟侍女和乳娘都不肯回关中,一定要跟去襄阳,李邺无奈,只得让她们也骑着骆驼同行,路上也能帮助独孤新月照顾孩子。

第554章 风声鹤唳

安禄山的造反震动了长安,长安城内顿时一片风声鹤唳。

首先就是刚刚企稳的地价再次向下急跌,平康坊有一座三亩宅,去年开价还是五万贯,当安禄山即将造反的消息传来后,这座宅子立刻降到三万贯,但无人问津。

安禄山举兵造反的消息传来,这座宅子的价格已经降到一万贯,但依然无人问津。

类似这样的宅子很多,价格都一降再降,却没有人肯掏钱买了。

与此同时,有人在城内制造金银恐慌,导致金价和银价暴涨,官方金银兑换价格不变,但已经兑换不到金银。

而黑市的银价已经涨到三比一,要三贯钱才能兑换一两银子。

黄金也一样,三十贯钱兑换一两黄金,同样涨了三倍。

所有人都知道,金银携带方便,关键时候能保命。

随着金银价格暴涨,物价也随之大帐,斗米从两百钱涨到四百钱,引发了长安的抢米风潮。

得到安禄山造反起兵的消息,天子李隆基俨如被一棒敲醒,他震怒异常,自己这么信任的安禄山居然造反,李隆基破天荒地回到阔别已久的御书房,召集数十名重臣商议对策。

杨国忠上前得意洋洋道:“陛下,微臣早就说过安禄山必反”

李隆基心中着实恼火,他怒斥道:“现在是说这种风凉话的时候吗?有什么应对之策就说,没有就下去!”

杨国忠一句话说不出,只得尴尬地退了下去。

韦见素上前道:“安禄山不过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地方军阀,一个头脑简单的胡人,带领一群同样的愚昧的胡人造反,现在已经不是五胡乱华的时候了,我大唐有近五千万汉人,足以将这一小撮造反者淹死,陛下不必慌张。”

李隆基点点头,韦见素的话让他心中舒服了很多,他点点头道:“韦相国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韦见素躬身道:“陛下,安禄山经营幽州已久,他对幽州控制稳固,我们一时难以插手,但河东不一样,他刚兼任河东节度使,不可能掌控河东,卑职建议立刻任命太原尹王承业为河东节度使,重新整顿河东军队,他原是羽林军大将军,正适合当然此职。”

李隆基点点头,当即令道:“传朕旨意,封太原尹王承业为河东节度使,由卢奉义出任监军!”

众人愕然,怎么又多了一个监军,李隆基叹息道:“朕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在幽州派驻监军,以至于让这些藩镇坐大造反,从今天开始,所有外派军队必须有监军,由内侍担任。”

兵部尚书独孤烈担忧道:“陛下,监军会掣肘主将,恐怕对作战不利。”

李隆基不置可否道:“监军不干涉正常军务,只监视异常调动。”

但什么叫异常,什么叫正常,根本就没有规定,还不是由监军自主决定,独孤烈正要再劝,李隆基却摆摆手,“朕意已决,不要再劝了。”

独孤烈无奈,只得退下,李隆基看他一眼,淡淡问道:“独孤尚书,李邺现在何处?”

独孤烈心中一凛,连忙道:“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