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阶段,早商王朝的扩张正达到顶点,但张营聚落到郑州商城 的路程超过750公里,比湖北盘龙城还要远二分之一,所以很难断言 早商王朝的势力能直接控制这里。不过,冶铸铜技术和商式陶器显示, 张营人明显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
张营人的食人风习应该是自身固有的传统,和商族关系不大,但 新传来的铸铜技术却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击败周边部族,使得食用人骨 的数量大增。这是一个被技术改变过的人群,但终究没有扩张成为早 期国家。看来张营人比较安于部落生活,后来又迁移到了别处,消失 在三千多年前的迷雾中。
对于蛮荒的上古时代,我们现代人能理解的实在很少。
注释
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年。以下有关
该遗址的基本信息和图片,未注明出处的,皆出自该书,不再详注。
2 一同出土的有猪的下颗骨,以及一具老年妇女的零散骨骼:人头和一条腿已 经脱离身体。她大概是一名为军营服劳役的土著农妇,可能因触怒某位青铜 武士而被砍成数段,然后被扔进了垃圾坑中。
3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昌平张营》,文物出版社,2007年。有关该遗址的基本
信息和图片,未注明出处的,皆出自该书,不再详注。
4 这些含人骨的灰坑编号是:29、33、62、70、78、83、84、99、103、105、 106、 107o
第十章 殷都王室的人祭
小双桥遗址代表的“中商”不算长,可能不足百年,有残酷的人 祭仪式,有巨大夯土台“周勃墓”,但商朝总体仍呈现衰微不振的迹象。 直到从第十九王盘庚迁都殷地,这才算走出中商的低迷。
商王朝前后存续五六百年,殷商大约占了后一半,约两个半世纪, 因此学界也称之为“晚商”。殷墟考古比较丰富,出土有大量的商王 占卜刻字甲骨,发掘了王宫、王陵和多处商人的族邑及墓地,有属于 王族的,也有普通商人族邑社区的。
殷墟保留的人祭活动的数量和种类最多,本章主要介绍殷都王族 的生活区和人祭场:王宫(宗庙)区和王陵区。
盘庚王的训诫
后世的迁都往往只是换一座都城,对全国的影响一般不太大;但 在国族一体的上古时代,国都是统治者族群最集中的地方,除了那些
散布在远方的零星据点,整个统治族群,或者说国家和王朝,都要整 体搬走,不仅是王宫,还有所有的商族部落和家支,以及他们的牲畜、 家奴。所以,迁都动议充满争论,多数商人并不愿搬迁。
这正是盘庚王当时面临的困境。
儒家经书《尚书》有若干篇历代商王的讲话记录,虽然难免有后 人的改编和再创作,但仍有个别篇章基本保存了原貌。其中,最可信, 篇幅也较长的是《盘庚》:在这篇讲话中,商人的精神气质和世界观 体现得颇为充分。
在商人的观念里,喜怒无常的诸神主宰着人世间,所以为了推动 迁都,盘庚的讲话所表达的神权理念非常直白,充满着恐吓和威胁, 不仅距离儒家描述的古圣先贤实在太远,也突破了后人对上古时代的 想象力。1
《盘庚》的行文古奥、艰涩,这是商人的语言特色。但它用的毕 竟是和后世一脉相承的文字,就像是听某种汉语方言的谈话,我们还 是能基本判断其大意的。
《盘庚》记录了盘庚王的三次迁都讲话,第一次在搬迁之前,后 两次是迁徙到新都之后。
第一次,盘庚把贵族召集到王宫庭院做了一番长篇演讲,大意是, 迁都之议不容更改,必须执行。讲话一开场,盘庚就引用祖先的权威说, 是先王奠定了今天的王朝,如今,商朝不幸遭遇大灾,先王却没有出 手相救,正是想让我们离开此地。如果你们心怀不满,不服从我的搬 迁命令,我家先王会从天上给你们降下惩罚,他们会说:“为什么敢 不服从朕的幼孙!” 一旦先王们不开心,从天上惩罚你们,你们就不 会有好下场!
……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日:“曷不暨朕幼孙有比! ”故有爽德,
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
按照商人的宗教观念,历代商王死后会升到天上陪伴上帝,一直 监护和保佑着自己的子孙,也就是后代商王,并随时对人间降下福佑 或者灾祸。按照同样的逻辑,贵族死后也会进入天界,有一点点干预 人间的能力,自然也要保佑自己的后代。人间的分歧,似乎由此将发 展成天界争端。面对这个悖论,盘庚必须强调神界的规则:天界的贵 族们必须服从诸位先王,不能偏袒自己的子孙;倘若现世的贵族违逆 商王,你们的先祖自会大义灭亲。
盘庚说,“当年,我家先王接纳了你们先祖的投靠,所以到今天, 你们才能做我(像牲畜一样)养活着的人民。你们心里有恶,会遭到 刑罚和杀戮,我先王会(在天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