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47节(1 / 5)

3《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4《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5《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初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政聿修。九载中宫,德辉愈耀”。1由此可见,孝敬宪皇后作为嫡福晋和皇后均堪称职。

根据《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皇后病笃,移驻畅春园”。同为大病初愈的世宗“亲往看视,逾时回宫”。2当天未时,孝敬宪皇后崩逝。世宗原本准备为孝敬宪皇后亲临尽礼,大臣们则劝谏世宗考虑自己身体,所以世宗最终没有亲临。孝敬宪皇后在畅春园九经三事殿停灵,之后奉移田村暂安。

[封谥释义]

孝敬宪皇后崩逝之后,朝廷为其敬拟谥号,拟出五种主谥,其内容为:

孝肃慈惠爱亲曰孝正己摄下曰肃doronggo(满文“肃”)

孝恪慈惠爱亲曰孝温恭朝夕曰恪ggguji(满文“恪”)

孝纯慈惠爱亲曰孝中正和粹曰纯gu(满文“纯”)

孝敬惩惠爱亲曰孝夙兴恭事曰敬gggun(满文“敬”)

孝安惩患爱亲曰孝和平顺处曰安nesuken(满文“安”)3

在这五种主谥中,世宗雍正帝亲自选择“敬”,其满文作“gggun”,意为“恭敬”。

二、孝圣宪皇后

[简介]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原镶白旗满洲后抬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4承恩公、四品典仪凌柱第一女。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康熙四十三年,入侍世宗藩邸,称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第四子弘历,即高宗纯皇帝。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崩逝,世宗即

——————————

1《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11,雍正九年十月甲午条,《清实录》,第8册 ,第473页。

2《世宗宪皇帝实录》卷110,雍正九年九月己丑条,《清实录》,第8册 ,第470页。

3《恭拟大行皇后尊谥字样》,雍正九年,登录号:153951-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

4谨按,一些档案将孝圣宪皇后姓氏误写为“钱氏”,可参考杜家骥;《乾隆之生母及乾隆帝的汉人血统问题》,《清史研究》2016年第2期。

位。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诏封为熹妃。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礼部左侍郎登德为正使,内阁学士塞楞额为副使,册封为熹妃。雍正八年,晋封为烹贵妃。雍正十三年八月,世宗崩逝。九月,高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尊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乾隆二年十二月,因册立皇后,加上慈宣两字。乾隆十四年四月,因册封皇贵妃,加上康惠两字。乾隆十五年八月,因册立皇后,加上敦和两字。乾隆十六年十一月,因六旬万寿,加上裕寿两字。乾隆二十年六月,因平定准噶尔,加上纯禧两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一月,因七旬万寿,加上恭懿两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因八旬万寿,加上安祺两字。乾隆四十一年五月,因平定金川,加上宁豫两字。累计徽号曰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日丑时崩,年八十六岁。同年三月,恭上尊谥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四月二十五日,奉安泰东陵。五月,升衬太庙、奉先殿。嘉庆四年五月,加上诚徽两字。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加上仁穆两字。

[家族背景]

孝圣宪皇后出身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是太宗元妃、孝昭仁皇后等人的远亲。从堂亲辈分上来看,她是太宗元妃的远族侄孙女,孝昭仁皇后的远族侄女,其祖系可以参考太宗元妃、孝昭仁皇后等条。

根据谱牒记载,孝圣宪皇后的祖先是阿灵阿巴颜的第一子萨穆哈图,而太宗元妃和孝昭仁皇后的祖先是阿灵阿巴颜的第二子都灵额都督。萨穆哈图的第一子名为额宜腾,即孝圣宪皇后的曾祖父。都灵额都督的独子名为额亦都,即弘毅公府之创始人。故而额宜腾与额亦都是嫡堂兄弟关系,但是早在两支分别编入八旗时,便已经不是同“族”。所谓的“族”,是清代八旗内的一种氏族组织。每一个大的“系”,根据旗分不同、各支祖先不同,分为数个“族”,每个“族”自己设有族长以管理“族”内人员事务。在清代,两家是否“同族”,代表其宗族利益是否为一个共同整体,这也涉及继承爵位以及族中公产等权益。额宜腾一支入旗之后隶属镶白旗满洲,额亦都一支则隶属镶黄旗满洲,两者分别立“族”,而且门第差异巨大。但是,在高宗即位之后,下令将孝圣宪皇后本家抬入镶黄旗满洲,合在额亦都“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