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34节(2 / 2)

林朝阳接到了父母从东北老家寄来的包裹,里面都是山货,至少有十斤,还都是晒干的,够陶家全家人吃半年的,随包裹来的还有一封信。

老两口跟陶玉书想到一块了,在信中说上次陶玉书八月中才回来,间隔的时间短,过年就不用回去了,让他们小两口省点路费。

邮来的这些山货是送给亲家的,要过年了,给家里添点菜,爱吃什么就写信,东北别的没有,就是山货多。

这天晚上,陶玉书将一大包山货展示给陶家人。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水平远没有后世丰富,即便在燕京也是如此,一大袋东北山林里的山货摊在桌上,十分吸引陶家人眼球。

“这一包,少说也得值个六七十块钱吧?”大舅哥说道。

东北山货说起来土,但这玩意真就不便宜,特别是在这个还没有人工养殖的时代。

而且因为都是风干、晒干的,实际份量远比大家看到的要多。

陶玉成、陶玉墨这兄妹俩看着山货眼冒绿光,这一大包山货里不仅有菌类的黑木耳、猴头菇、榛蘑,还有两只风干了的山鸡。

这要是烹成菜肴,得多香!

陶玉书将林家二老在信中的嘱托转达给陶父,神色间满满的都是骄傲。

“让亲家公、亲家母破费了,这让我们怎么好意思。”陶父对林朝阳说道。

“爸,都是一家人,您这话太客套了。”

不管是陶父,还是林朝阳,又或者是陶家人,都明白林二春夫妻俩寄这些东西来,不仅是给亲家送一份礼物,也是感念陶家照顾、包容他们的儿子。

平时送东西太过刻意,眼下马上要过年,这份礼物就显得周到而体贴。

“回信的时候替我们一家人谢谢你父母。”陶父神色沉吟,又说道:“既然今年不回老家,那就好好留在家里过年。你们俩也结婚快一年了,婚礼没办,两家人连面都没见过,这事说不过去。等明年看看找个时间,我们去东北走一趟。”

此话一出,林朝阳微微诧异,陶玉书喜上眉梢,唯独一直没说话的陶母脸色立刻黑了下来。

可她再不乐意,陶父终究是家里的话事人,她总不至于当场撕破脸反对。

林朝阳偷瞄着陶母的反应,职场上不要怕得罪人,关键是要跟对人。

丈母娘看他再不顺眼,不还是得去东北吗?

第44章 《秋菊打官司》

以中国人固有的世俗眼光来看,林朝阳和陶玉书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不般配,无论是从个人条件还是家世背景来说,都是如此。

并且因为时代的特殊性,让他们的结合省略了一切的繁文缛节。

林朝阳和陶玉书两人对这些并不在乎,两人甚至没有拍过结婚照,但结婚一年了,两家老人还未曾会过面,这确实是不合情理的。

这里面一方面有距离和交通的原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出于两家人的谨慎。

从林父林母的角度来说,林朝阳娶了这么个大学生儿媳妇,家里又是燕大的书香门第,冒然提出见面,人家同意了还好,不同意岂不是自找不痛快?还可能会引起人家的反感,误以为他们是想攀亲戚。

从陶父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见到林朝阳之前,对于他以及林家父母没有过多的了解,能够接受林朝阳来京也是因为女儿的再三坚持。在没确定林朝阳是否是个值得女儿托付终身的另一半之前,他们同样不想草草认下这门亲事。

今天晚上,借着林家父母的一份厚礼,陶父主动说起明年安排两家人见面,证明了这几个月以来,林朝阳的表现赢得了他的认可,真正把林朝阳当成了自家女婿来看待。

当着家里人的面,陶玉书表现的还算克制,可等到回了自己的房间,她一下子就扎进了林朝阳的怀里。

“爸妈这个礼物来的真是太是时候了!”

陶玉书在乎的当然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她和林朝阳的这段婚姻能够得到两家父母的认可和祝福。

别看她平时怼母亲跟小钢炮一样,可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对婚姻的祝福。

没等林朝阳说话,她又说道:“那一包山货那么多,肯定不便宜。咱们走的时候妈刚给了我五百块钱,他们二老太破费了。”

“你不是也要给爸妈邮一百块钱吗?礼尚往来。”

“那不一样。这钱本来就是爸妈的,就算以后用到我们自己的钱,那也是我们应该孝敬二老的。

可这个山货是爸妈送给家里的,得想办法让我爸妈也出点血!”

林朝阳闻言不由得笑了出来,“你啊你,就不怕挨你妈的骂?”

“你刚才都说了,礼尚往来嘛!”陶玉书满不在乎。

“那你怎么就知道爸妈不能准备呢?”

陶玉书认真思考了一下,“也是,就算我妈不想回礼,我爸肯定也能想得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