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
细细密密的雨丝划破夜空,人群中的易大人久久仰目,视线落在那道火红的倩影上。
素来古井无波的心竟悄然荡起了涟漪。
虽在乐道县多耽误了一日,但好在翌日天晴,碧空如洗。
经过一整夜的休整,易大人一早现身北院门口,除了侧脸那两道伤口,其余皆恢复如初,银白盔甲,拓跋如松。
与他一对比,只睡了两个时辰的李大人就难掩满脸疲态了。
易知舟:&039;昨日公主不是留下口谕,特许你今早不必送行?&039;
一身官服的李潼张嘴打个哈欠:&039;&039;那哪能行啊?堂堂公主殿下亲临乐道,我身为县令,怎能失了礼数?再说了,昨晚你派人送的信,我看了,临渊啊,师兄代乐道全县两千六百余口人感谢你啊。&039;&039;
易知舟浑不在意地笑出了声:&039;&039;千万别,我只是替你引荐一下。工部的何大人为官严谨,乐道县修固一事,你务必做好详细的筹划,若是连何大人那一关都过不了······&039;&039;
易知舟点到为止,李潼立即心领神会的点点头:&039;&039;你放心,我一定会留心此事。&039;&039;
他昨夜替李大人盘算过,此番要重修民居,治疗伤员、疏通淤积······样样都得花钱。
往后若是想彻底避免发生这类灾害,更亟需加固山体,栽种植被······可这些事都花费巨大,显然不是一个县可以承受的。
乐道县贫,李潼又是清廉之官······
所以他私下写了一封信,向工部的何大人介绍了乐道的情况,希望工部可以注意到这个偏远又贫瘠的小县城。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青柑与绿萝一左一右搀扶着九公主现身。
她一袭绛紫色绣花水云碧罗衣,锦绣滚边上坠着颗颗盈亮饱满的珍珠,腕上戴着那串樱红十八子手串。
易知舟倏尔垂眸,只听身旁的李大人行礼问安。
帷帽遮掩了她的面容,可听语气,九公主的心情不错。
&039;&039;李大人免礼,父皇向来心系北朝百姓,此番乐道受了灾,还请大人务必要安顿好灾民,切莫叫他们无家可归。&039;&039;
语落,身侧的青柑捧着锦盒递过来。
元季瑶:&039;&039;这是本宫的一点心意。&039;&039;
李潼看了一眼金灿灿的元宝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内,面对如此巨额的赏赐,他一时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偷瞄一眼公主身后的易大人。
见后者暗暗点头,他才放心大胆的收下。
九公主那豪华宽大的马车还在停在乐道城门外头,她照例乘坐李大人的官轿出了城门,待登上马车后,艳阳已经挂在了头顶。
易李二人点头致意后,一行车马浩浩荡荡驶出了乐道县,顺着空无一人的官道向西而行。
今日一早,得宝已经用香熏过一遍,此刻马车内充斥着淡淡的月支香味。
九公主取下帷帽坐在里头,心情说不上轻松。
松萝小心翼翼发问:&039;&039;殿下好心赐下巨额赏金,万一那李大人私自贪墨······&039;&039;
元季瑶想起自己这两日乘坐的官轿,帘布里头仅有一张四四方方的蒲草团,除此以外空无一物。
官轿是官员身份的象征,都城各级官员在规制的范围内,都会想尽办法添置物件,她曾经见过的轿子,哪怕空间逼仄,也少不得香炉,茶盏,兽皮垫······炎夏有冰鉴,冬日有暖龛。
元季瑶:&039;&039;本宫相信他是个好官。&039;&039;
松萝不解:&039;&039;殿下来乐道才短短两日,为何笃信李大人?&039;&039;
末了,踏踏马蹄声中,一扇之隔,他听见九公主清甜的声音响起:&039;&039;他的至交好友,总是错不了的。&039;&039;
第47章 宿州元氏
乐道往西行了大半日,便正式进入了宿州地界。
元氏一族早就得知九公主要前来贺寿的消息。
多日之前便派专人,日夜守在宿乐交界的官道上。车队才踏进宿州界,城内的元氏族人就得到了消息,整整齐齐列队相迎了。
松萝透过车窗看向外头,不由得赞叹起来:&039;&039;殿下,宿州看起来可真气派啊。&039;&039;
元季瑶对外头的景象也有一丝好奇,但面对元氏族人,她必须保持皇亲贵胄应有的姿容态度。
而且····她看向松萝搭在车帘上的那只手,缝隙间,似乎隐隐可见那熟悉的背影,她心中不由得闪过一丝遗憾。
宿州到了,也意味着他该走了。
这一路,并不如自己预料中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