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马上!立刻!亲自以公车之礼,前去招揽这位大才入朝为官!
他应允了五黑的请求,在征得李世民同意后,给了五黑一卷竹简。
等对方兴高采烈抱着竹简离去,秦王才把一旁的李世民唤过来,抱起他指着竹简上的署名,语气罕见地带上了几分急切,
“这位威凤先生奇思而博学,知识之渊广乃我平生仅见,想来定是一位隐世大才!世民,你这书是从哪个街边买来的?走,现在就带父王去拜访他!”
第23章
李世民忙做出苦恼状,
“孩儿先前见阿翁的书写得有趣,也还想再去买一些,可他再也没出现过了。”
为了把戏做足,他还真找过几位说着别国口音的老者买过书。
秦王想寻到那位“威凤先生”,简直是大海捞针。
秦王一听大为失望。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寻找那位大才的念头,在仔细询问李世民一番后,当场就让蒙毅安排人手去查访。
然后,他不舍地把灼灼目光从剩下的竹简上移开,跟李世民打着商量,
“世民,这套书涉猎颇广而十分实用,书中件件皆是强国之法,把它借给父王一用可好?”
他打算马上让人把书中内容抄录下来。
李世民马上大方表示,
“阿父既然用得上,就全都拿去吧,孩儿以后要是想看,就再找你借。”
别看孩子还小,在他们快满一岁时,就已经开始护食和保护喜欢的物品了。若按李世民一岁前的性子,秦王休想从他手上,讨走任何他喜欢的东西。
可是现在,孩子却答应得这般爽快。
秦王顿时生出一种“吾家有儿初长大“的欣慰之情,轻轻拍了拍李世民的小肩头,
“好孩子,真长大懂事了!”
然而,等他命人先将这些竹简搬去放好时,一直偷偷留意着这边的扶苏,马上就丢下小木马,跑过来张开双手拦住他们,
“系阿嘀嘀嘀书书,不走走!”
他还等着,跟阿弟一起把书搬回去放好呢,他们的东西,不许别人抱走的!
秦王弯腰,一下就把他这只拦路虎抱起来,点了点他的小鼻子,
“这可是你阿弟的书,他花钱买的,他都同意送给我了!”
“哼!”扶苏重重瞪他一眼,扭头一把搂住李世民,勾肩搭背小声跟他嘀咕,
“俘俘要书书,不北他!”
李世民努力憋着笑问他,
“为什么不给阿父?”
扶苏瞄一眼秦王,开始明目张胆对李世民告状,
“俘俘坏坏,打窝特特哦,不北他书书!”
秦王的脸一下黑了,小小年纪,就用上离间计了?
“扶苏,寡人何时打过你们?”
李世民知道,扶苏正处于孩童建立秩序感知的年龄,他对物品的所有权和摆置位置,都有着十分固执的坚持。
而秦王时不时捏捏孩子的脸、揉揉孩子小脑袋的举动,在刚刚萌芽出叛逆意识的扶苏眼里,也属于“打”的一种。
关键时刻,还得靠他出马左右斡旋——
在秦人命人抬来一筐金灿灿的钱时,扶苏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过去了,眼睛一亮大喊着“钱钱”挣扎着跑了过去。
秦王如愿以偿拿走了这套竹简,而李世民也趁他心情极好,提出了一个请求:
他希望能在秦国大规模推广石磨。
秦国作为军事强国,对秋收后的刍(干草)藁(秸秆)也当成战略物资来管理,有着非常严格的缴纳制度。
按律,每顷田需缴刍三石、藁两石。也就是说,就算百姓没开垦播种的空置田地,也需要缴纳足额的刍藁。
而商鞅又制定了“壹山泽”的政策,将所有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百姓私自伐木渔猎。
这样一来,百姓需要用来取暖做饭的柴禾,自然就成了紧缺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