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重生2o11二本捡漏985 第1293节(1 / 2)

接着在电子病历上写道“转手足外科!”

张三凌乱了,感情白忙活了?

还得去手足外科重新挂号,重新检查?

张三不想白跑,当即问道:“医生,我尿酸有点高,非布司他吃多久停药啊?”

“你尿酸多高?”

“540!”

“540,谁让你吃非布司他的?”

“我们当地的医生。”

年轻主任沉默了一会,道:“先把药停了。”

“???”张三懵了:“医生,和这个有关系?”

医生道:“是不是越吃疼的越厉害?”

“好像是有点。”

“那就是了,先停药看看。这样,你也先别挂手足外科了,先停药看看,半个月后再来复查。”

“好。”

张三蒙圈地离开医院,又住了一宿,买了回家的票。

前前后后花了近三千,最后也没整出个结果,只能等半个月后再说。

但半个月后,还来吗?

张三犹豫了。

类似的看病过程,发生在全国很多地方,很多大医院。

当地人还好,成本低,请假就是。

但外地患者,可就费时费力费钱了。

更主要的,误诊,漏诊,无法确诊,都有可能。

而这个过程,若是用成熟的ai大模型来处理,会直接根据指南和患者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出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会第一时间排除通风误诊问题,然后开一系列检查。

这样患者在当地就可以做,根据检查结果,排除风湿性关节炎,强直,ai大模型给出后续诊断。

这样效率更高,患者成本也更低,只需要去当地医院或者检验中心抽血拍片,两个小时搞定,就抵得上张三一周的奔波。

只需要花400,就抵得过张三3000的花销。

这便是ai医疗大模型存在的意义,完全不是人可以比的。

毕竟专家看病效率很低,门槛太高,难度很大,过程复杂,费时费力,单是抢号都是大问题。

而且900元的专家号,也是开单子检查、检验,也得靠检验数据诊断,出了结果还未必能抢上专家号复诊。

既然靠检验数据诊断,都是数据说话,那ai大模型不比专家更专家?

而且方便的多,成本也低得多,更节省时间精力。

至于普通医生,还不如专业成熟的ai大模型。

像是2023年,阿里达摩院的胰腺肿瘤ct训练中,在2万多人的真实病例回顾性试验中,发现了31例临床胰腺癌漏诊病变。

没错,临床漏诊的胰腺癌患者,ai训练中给查出来了,并且31例。

癌症最关键的就是时机,尽早查出来,尽早治疗,很大概率能治愈。

但漏诊了,耽误了,等到查出来,可能早期就成了中期,甚至晚期,那就晚了!

而且,阿里这只是不成熟的大模型,若是成熟的,那结果可想而知?

十年后,或许是ai医疗辅助医护,但20年后,那就是医护辅助ai医疗大模型了。

没错,到时候主力诊断的,就是ai大模型,医护人员成了帮手。

没办法,ai大模型比大多数医护人员都专业。

至于超越ai大模型的专家大手子,或许有,但是太少了,并且专家精力有限,接诊数量有限,绝大多数的病人根本挂不上他们的号!

可ai大模型就不同了,完全可以轻易而举地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服务。

可以说,成熟的ai医疗大模型,在普通医护人员的辅助下,能媲美甚至超越99的专家。

这便是ai医疗大模型存在的意义!

其实看病和修车类似,现在修车,都是老师傅凭经验进行判断吗?

并不是,相反都是电脑诊断,通过电脑查出故障码,根据故障码锁定汽车故障位置,进行维修。

若是都凭经验,往往会导致检修了大半天,才发现检修错了,甚至把没问题的部位修出问题。

可能一天的时间,才能排查出真正的故障点位置。

而通过电脑诊断,几分钟就能查出故障点位置,很快就能修好。

同样,未来看病也是如此。

即便是专家,也不是全能型,一旦跨科室就会摸瞎,甚至误诊。想要不误诊,那就推到专业诊室,不管了。

像是900的风湿免疫科专家,检查完后,确定和风湿免疫无关,也不会下结论,大概率会让张三转到手足外科重新挂号,重新一系列新的检查……

至于多科室专家会诊,这就更难了。

只是挂一个专家的号都难如登天,更何况多位专家多科室会诊,这难度太大了。

而ai大模型就不一样,是全能的,只要训练到位,所有科室ai大模型都一清二楚。

一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