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o章(2 / 2)

刚在琢磨公主继承皇位的可行性,就见到了女帝的真实案例。

但嬴政的关注点已经不在这里了,而是——吴王。

郡县制没有实行下去吗?到了汉朝仍旧有封国吗?

“大汉棋圣”是调侃,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那时皇帝和吴王之间尖锐的矛盾。

分封诸王必然会尾大不掉,就是不知道后世怎么解决了。

汉朝。

若是刘彻知道嬴政的疑问,必然会洋洋得意地亮出“推恩令”这一招。

但天幕不提供这项功能,只一味地直播:

刘彻听到明女郎无差别扫射“皇帝没有私德”时,简直乐不可支。

他确实没有这玩意。

任用酷吏?

完全依附于他、可以随手丢弃的刀,那当然好用。

亲爹被调侃大汉棋圣,嗯

还挺有道理?

主少而国疑,这东汉怎么搞成这样?

刘彻的表情随着明月的言语变换不停,是再合格不过的听众了。

唐朝。

如今是贞观二年,民间广为流传的《秘记》中,确实提到了“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但事实上,这本谶纬之书预言了许多未来,大多言语模棱两可,并不受上层权贵重视。

在原本的历史上,一直要到二十年后“太白星屡昼现”,太史据此占卜出“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后,这条预言才被重视起来。

如今明月说到武则天这位女帝,才让人惊觉此书有异。

“查。”李世民神色难辨,“此书在民间流传甚广,必有人在推波助澜。”

沉默片刻,他才又言:“查,朝中武姓大臣之女,名则天者,杀无赦。”

刚刚坐在帝王身侧的长孙皇后早已跪在下首,状若请罪。

皇后统领内宫女眷,那武氏为她儿媳,行篡权夺位之举,是她之过。

深究起来,恰如今日,虽为观看天幕,但她也确实同二哥一起坐于上首临朝听政。

平日里她劝谏二哥之时也少不了干预政事。

后宫不得干政。

但长孙皇后此时请罪,却不为自己

李世民垂眸看向他的妻子,聪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暗流涌动的:“梓童?”

长孙皇后无视了他语气中的制止,艰涩开口:“陛下,武氏虽行悖逆之事,但不可因未来之事而惩现在之人”

“荒唐!”李世民话中急切,似乎气急,但实则却是为了打断她,“皇后产子劳累,神志不清,还不快送皇后回宫静养。”

明眼人都看出,这是为了保住皇后。

一国之母出言维护谋朝篡位之人,是何居心?

但有人就看不出。

李承乾慌忙上前跪下:“父皇息怒,母后最是怜悯弱小,才出此谬言,儿臣发誓,此生决不娶武姓之女。”

李泰也不甘示弱:“阿耶息怒,儿臣也绝不娶武姓之女,如有违背,天打雷劈。”

李世民夫妇俩同时眼前一黑。

李世民豁然开朗了:

怪不得武则天要篡位呢,摊上几个傻儿子,若是不当皇帝,都对不起自己的聪明才智。

长孙皇后内心苦笑:

承乾和青雀把二哥的退路给堵上了

自己本欲救下那武则天,谁知竟害了所有武小娘子吗?

李世民已然下定了决心:“朝中武姓大臣,赐金还乡。其女,杀无赦。”

若是与承乾和青雀相比,自己的底线、圣君的名头都是可以被抛弃的,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一时间朝堂沉肃,无人敢言。

但有一人,不惧天颜:“臣请陛下,赐金还乡。”

“魏玄成,你这是何意!”李世民知道这人胆子大,却没想到他胆子这么大。

“陛下今日因虚无缥缈的谶纬之言和天幕所言未来之便肆意残害忠良之女,焉知明日不会判所有魏姓之臣斩立决?臣惶恐,不如就此改武姓,还能保住性命,携金还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