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做香烛生意的,家中小有资材却只有个女儿,女儿到了成亲的年龄家中给她招了个倒踏门的女婿指望以后继承余家的家业。
谁知这余家的姑爷进来有钱的人家,手中有些银两便吃喝嫖赌样样都沾。
巷子里的那娘子是余家姑爷从南边买来的外室,今年夏天被余家娘子发现后找上了门来,不知道两人怎么谈的,自此之后余家姑爷再没有来过这边。
而那姓白的娘子亦没有搬出去。
顺子打探清楚,吃了一碗茶匆匆回了布行。刚到铺子里没有多久,喜子拿了一张条子过来找他。
说太太让他去按着条子采买一些京城土仪,等过两天亲家老太爷回去的时候给带上。
顺子下午拿着条子去采买。喜子顺便把苏青山接回了兴源巷。
兴源巷里,苏桃跟赵氏,云姐儿围着火炉烤栗子,齐老二坐在正堂东边的椅子上吃茶。
“太太,亲家老太爷来了。”
喜子声音刚落,苏青山就大步跨进了垂花门,原本坐着喝茶的齐老二,走出去相迎。
两人手拉着手进了堂屋,都是一家人,赵氏和云姐儿也没有避出去。
苏桃手里拿着个栗子,从西边的圈椅上站了起来,叫了声:“爹。”
云姐儿也从炭火盆前的小凳子上站起来,叫了声:“阿叔。”
苏青山笑着一一应了声。
赵氏站起来跟苏青山相互问安后,齐老二带着他坐在东边的次座上。
齐老二倒了一盏茶递给了苏青山:“亲家你尝尝这茶,喝完之后口中回甘。”
苏青山陪着齐老二喝了盏茶,聊了几句之后,问苏桃:“阿桃,你让喜子找我过来的?”
苏桃原本在剥栗子,听到苏青山的问话,抬起头来,嗯了一声:“爹,我就想问问你打算几时回临阳?已经进入腊月了,若是回去的路上遇着下雪,路就不好走了。”
苏青山见苏桃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眼看着就要生了,他不放心她再操心着铺子里的事情,便想等着把琐事都安排妥了再回去。
这时见闺女都急了,他才笑着说:“铺子里面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就是你之前说的岁节抽水的事,我也给账房杨先生安排好了。铺子里都安排妥了,爹过两天就打算回去。”
苏桃吃完嘴里的栗子,拿帕子擦了擦嘴角,“爹,我今儿给了顺子一张条子,让他买了些京城的土仪。你回去的时候帮着带回去,按着这个单子给大家发一发。”
苏桃从袖口里摸出一张单子站起来递到苏青山手里。
苏青山打开看了一眼,他闺女真是面面俱到,除了他们家和齐家两兄弟,还给周家和康家各准备了一份。
苏青山看完欣慰一笑,把单子叠好收进怀里,“好,我盯着顺子采买,采买顺利的话,腊八前就能回去了。”
“爹,这次回去,你一定把阿娘和虎子也接过来。你以后常在京城和南边两地跑,回家多有不便。
岁节过后,齐家三哥跟三嫂两口子也会来京城,到时候你带着娘和虎子也一起过来,路上还有个照应。”
让冯氏跟苏虎也一起来京城,苏桃不止在苏青山耳边絮叨一次,这次又特特请他过来再说一次。
苏青山还有什么不明白,闺女想着她娘呢。
苏青山在苏桃给他们买了那处宅子之后,就已经想明白了闺女的心思,于是也没有磨叽。
他喝了口茶,放下茶碗道:“行,都听你的。原本我这次回去就准备着带你娘过来,你这过不了几日就要生产,你娘送来的信里,言语中也颇为担心着你。”
苏桃笑得腼腆:“阿娘也给我递了信的,有婆母在,让阿娘不要担心。”
赵氏忙接话:“亲家公,你放心。我定把桃娘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接生的婆子已经找好了,计划着过了十五就把她接到倒座房里住着,直到桃娘生产。”
苏青山站起来向赵氏拱了拱手:“阿桃这边多劳亲家母照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