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5节(1 / 2)

这让刘彻认定,既然自己把桑弘羊留给了刘弗陵,那大汉就不能说是“烂摊子”。

已经两个月不曾休沐的桑弘羊对陛下感激不已。

士为知己者死!

卫青总觉得正是桑弘羊、张汤这般的臣子太多,陛下才会如此……

看着煌煌烨烨的陛下,卫青无奈地发现,回师途中他想的是如何劝说陛下不与后世帝王起争执。

可如今却是觉得,陛下这般也无不可。

………

刘弗陵庆幸他现在不必于天幕发言。

但面对刘病已的目光,刘弗陵就只能装作什么都看不到。

阿父将桑弘羊留给了他,大汉濒临崩溃的财政也是在桑弘羊的辅佐下得以恢复。

但他没能将桑弘羊留给刘病已。

其实并无证据表明桑弘羊参与谋逆。

桑弘羊是受到上官桀的牵连而被诛杀——或者说是因为与霍光政见不和而受到牵连。

【秦念:少打岔。】

【刘彻:哼。】

既然秦念是在夸刘弗陵和刘询贬朱瞻基,刘彻不与她计较。

【朱瞻基:……朕是顾念民生。】

朱瞻基不得不承认,纵然皇祖父五次北伐耗费巨大,大明的情况也远远好过“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盗贼四起”的汉朝。

汉昭帝北击匈奴乌桓,其汉使傅介子斩杀楼兰王、断西域与匈奴的联合,又以武力平定西南叛乱。

朱瞻基只能承认自己对外不如昭宣二帝有“魄力”。

他以民生为自己辩解,但这话说出来的时候,却是底气不足。

瓦剌兵临北京城下,就发生在他的子嗣即位之时。

【秦念:所以你放任已经被朱棣打得四散溃逃的异族在外发育,甚至用反向朝贡帮异族购置兵器马匹。于是异族短短几十年就再度成为边疆大患,差点就让大明亡于你的好大儿。】

【朱瞻基:朕何曾帮异族购置兵器马匹?】

【秦念:那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厚往薄来”?】

【朱瞻基:……】

朱瞻基无法辩驳。

此前他也只是在乎脸面才予以反驳。

实则早在看到“再度成为边疆大患”之时,朱瞻基就已经意识到他的安边之策出了大问题。

【秦念:你罢边主和,全面收缩战线,看似是与民休息,也确实让百姓在短时间内安居乐业;而朱棣的五次北征也确实劳民伤财,致使国库空虚。】

【秦念:可你的“安居乐业”,实则是在承袭朱棣重创北虏的遗泽,而你却是将异族壮大的后患尽数留给后代。】

【朱瞻基:朕知错,必改之!】

朱瞻基终究是善于纳谏的皇帝,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后,迅速决定转变对外政策。

他并不怯战。

今年朱瞻基曾亲率精骑三千于宽河大破兀良哈部,更是亲自射杀敌军前锋三人。

他只是错误地以为以守代攻方能天下久安。

但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放任异族壮大才是大错特错!

【朱棣:国库空虚,亦有开源之道,两个时辰后你会看到此前话题中的富国之道。】

见未来的朱瞻基迅速承认过错,朱棣立即出言为其解围。

二十四岁的朱瞻基已然跪倒在地,连声请罪。

看过六次天幕,皇太孙朱瞻基深知自己是为儒家所误,才会轻视异族的威胁,最终酿成大患。

“起来吧。”

朱棣无意追责此时的朱瞻基。

他曾数次对长子朱高炽说朱瞻基是“此他日太平天子也”,也是他命学士胡广等人到军中为太孙讲经论史。

朱瞻基为儒家所误,亦是他的过错。

【朱瞻基:谨遵皇祖父之旨!】

【朱高炽:……朕亦有过错,罢边主和之事始于朕。】

朱高炽主动出言为朱瞻基分担过错。

他认为秦念略过他,是因为这位后世皇帝看不上他的能力。

【秦念:你倒是有自知之明,不过你死得早,朕就不骂了。】

【朱高炽:……】

怀疑得到证实,朱高炽心知他必须遵从父皇的旨意。

需要少进食、多锻炼。

朱高炽感觉未来无望,可看到太子担忧的神情,他还是下定决心。

但减重未必能功成,自己也未必能长寿。

待瞻基平汉王之乱,他就会禅让太子,并助太子早日稳定朝政。

【朱棣:朕迁都北京,是不是错了?】

朱棣还没从赐死次子的悲痛中走出,但社稷重于私情。

看到朱瞻基罢边主和,朱棣就想到朱祁镇被俘后,瓦剌兵临京师。

倘若京师仍在南京,是否大明就不会逢此亡国之危?

………

朱元璋不知道“北京”是哪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