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48节(1 / 2)

【秦念:朱元璋,朕再提醒你一件事。朝臣主张禁止后宫与宦官干政,其实是在翦除皇帝的羽翼。没有这些依附皇权而存在的势力,新帝怎么跟这些在朝堂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的大臣斗?】

【朱元璋:竟是这般……朕明白了,谢秦皇指教。】

朱元璋下令后宫宦官不该干政时,满朝文武无人反驳,皆是称颂之声。

当时自己还觉得这般举措极为正确。

如今想来,如此符合朝臣利益的举措,他们怎么可能会反对!

自己尚且不能分清朝臣忠奸,以为谏言难听的大臣都是看不起他,才会杀谏臣毫不手软。

新帝初掌政权,又如何分辨得出哪些朝臣可信、哪些不可信?

倘若是幼帝登基,未得先帝教导,太后又不通政务……

朱元璋已是惊出一身冷汗。

这样的皇帝,岂不是最容易为朝臣所制?

故而明帝普遍早逝,即便知道太医无能,也无法选召民间名医。

后世那两个长寿的明帝,也是屡遭刺杀,只能自保而不能重整朝纲。

【秦念:刘秀,你朝党争不及明朝激烈,皇帝的寿命比明朝还短得多。除了短寿还子嗣艰难、皇子经常早夭。你朝常有幼帝登基,人送外号“东汉幼儿园”。】

【刘秀:???】

刘秀几乎是瞬间阴谋论。

皇嗣艰难且经常早夭,是谁在作乱?

刘秀暂且压下对那位贤后的怀疑。

毕竟他刚才还表明不应对太后干政有偏见。

就算秦念的想法异于常人,唐宋明的皇帝也当知道大汉之事。

没人质疑这名太后的贤名,“连续两个皇帝病逝”就应当与她无关。

党争不及明朝,大汉亦无太医世袭制,也不是太后所为,难道是——

【刘秀:是皇宫未能通风半年之故?】

刘秀想到自己定都洛阳。

此前天下未定,他居于南宫之中并无兴修殿宇之意,但已经多次修缮,且未能“通风半年”。

天下已定,此后必然要不断扩建皇宫。

如此看来,这或许就是他后代早逝的缘由!

【秦念:确实有可能。毕竟你朝最长寿的两个皇帝,恰好就是留在洛阳皇宫时间最短的两人。】

东汉诸帝,除了开国皇帝汉光武帝享年六十三岁、亡国皇帝汉献帝享年五十四岁外,无一人寿数过半百。

若是再除去享年四十八岁的汉明帝不计,那便是其余诸帝的寿命皆在四十以下。

当然,汉质帝刘缵与汉少帝刘辩是被毒杀,可以忽略不计。

第147章

【刘庄:阿父, 什么是通风半年?】

刘庄很慌。

“留在洛阳皇宫时间最短的两人”显然包括阿父,阿父享年六十有三。

另一个绝对不是他刘庄。

因为他数十年间都在洛阳!

再看秦念说的“东汉皇帝寿命普遍很短”,已有四十二岁的他甚至感觉自己寿数将尽。

………

二十九岁的刘炟比阿父还要慌。

阿父享年四十八岁, 而大父享年六十有三——

这怎么看都是因为阿父生于洛阳长于洛阳,致使寿数骤降!

且四十八岁显然不属于秦念所说的“普遍很短”,自己也不是幼年即位——

那么幼年即位的就有可能是他的子嗣,也就是说自己可能早逝!

【刘秀:新建及修缮的宫殿至少需要通风半年,否则有可能重金属中毒。你与刘炟若是居于新修宫殿,当立即搬离!】

【刘庄:……当如何解毒?】

刘庄心凉了半截。

因为他于永平三年起北宫及诸官府,永平八年北宫成,如今已是永平十二年。

………

刘炟也是眼前一黑。

他倒是没有兴修殿宇,但他儿时是在北宫长大!

【刘秀:当兴修医学院……待为时两个时辰的话题结束, 你们可以看到此前的话题。】

刘秀当然知道阳儿此问, 应是他曾居新殿。

明朝皇帝的早逝或与新殿有关, 没想到自己的后人竟然也会遭逢此难。

【秦念:关于你朝皇帝的普遍短寿,后世同样有一些别的推测。】

【刘秀:还请秦皇道来!】

刘秀知道重金属中毒难解,纵然兴建医学院,也不一定能及时找到解毒之法。

倘若是别的原因造成他的后人早逝, 修正起来必然比解毒简单。

【秦念:无论男女, 都是二十岁以后有房事为佳, 提前越早越伤身,其子嗣也更容易先天不足。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多是十六岁左右成婚,故而子嗣多早夭多体弱。】

【刘秀:……】

在面向百姓的天幕上提及“房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