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以后咱们就是铁打的理科三人组了!”王圆圆一把搂住苏晓和孙悦的脖子,试图冲淡那点离别的伤感,“晓晓负责带飞,我和孙悦负责喊加油!”
孙悦笑着捶了她一下:“谁要只喊加油,我也要努力跟上好不好!”
苏晓也笑了,目光却看向刘盈盈。刘盈盈感受到她的目光,抬起头,露出一个有些腼腆却坚定的笑容。
苏晓对她比了个“加油”的口型。她们之间的友谊,并不会因为不同班级而改变,只是未来的赛道不同了。
交完表格,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选择了理科,并不意味着立刻抛弃文科课程。
高二,历史、地理、政治依然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存在,课程表上依旧占有不小的比重。这让许多一心扑在数理化上的学生叫苦不迭。
王圆圆就是其中之一。对着历史书上密密麻麻的时间事件和意义,她只觉得头大如斗,哀嚎道:
“为什么学理还要受这种折磨!这些年份意义背了有什么用啊!”
孙悦也好不到哪里去,对着区域地理的气候成因和洋流图眉头紧锁。
反倒是苏晓,依旧显得游刃有余。她并非对文科内容有多大的兴趣,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她有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抓住主干,理清逻辑,关键词记忆。她花在文科上的时间远少于理科,但效率极高,每次小测都能保持在中上游水平,顺利通过毫无压力。
这让王圆圆和孙悦羡慕不已,常常抱着课本过来“取经”。苏晓也不藏私,把自己的笔记和方法分享给她们:“历史不用死记硬背,画时间轴,把事件串起来,理解因果就好。地理更简单,地图和原理结合,套模板答题……”
在她的带动下,理科三人小组偶尔也会变成临时的文科互助小组。
放学后,留在教室里,苏晓帮着王圆圆梳理历史脉络,孙悦则拿着地理图册向苏晓请教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摊开的书本上,少女们认真的侧脸被镀上一层柔和的金光。
当然,她们的核心重心依然在理科。物理化学生物的难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增加,竞赛题、拓展题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日常练习和考试中。
苏晓如鱼得水,越是复杂综合的题目,越能激发她的斗志。她开始不再满足于课本和常规练习册,主动找老师推荐大学先修教材和竞赛题库,课余时间大多泡在了图书馆或办公室。
王圆圆和孙悦看着苏晓一骑绝尘的背影,既佩服又感到压力巨大。
“晓晓,等等我们啊!”王圆圆哀叹,“我感觉我跟你之间的差距隔了一个太平洋!”
苏晓从一堆电路图中抬起头,笑了笑:“那就游过来。哪里不会,我教你。”
她说到做到。对于两位好友,她极其耐心。王圆圆物理受力分析总是混乱,苏晓就一遍遍给她画图分解,用最生活化的例子比喻;
孙悦化学离子反应老是配不平,苏晓就总结口诀和技巧给她。
在她的帮助下,王圆圆和孙悦虽然无法企及她的高度,但成绩也稳步提升,在理科强化班里稳稳地站住了中上游位置。
偶尔在走廊或食堂遇到刘盈盈,她总是和新的文科班同学在一起,看起来也适应得很好,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她会兴奋地跟苏晓她们分享文科班的趣事,比如历史老师讲课像说书,地理老师总爱画奇奇怪怪的地图。
四个女孩短暂的相聚,交换着彼此在新环境下的见闻,友谊在各自的赛道上继续生长。
第83章 渣叔出狱
清晨的“苏记小吃”店里,苏建国在后厨忙得脚不沾地,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前面的李春兰手没停过。左手捏着塑料袋往里头塞油条,右手在计算器上敲得飞快,
“王婶,您要的俩糖包热乎着呢,给您装袋——”话没说完,又抬眼冲刚进门的年轻人笑,“小张上班啊?还吃豆腐脑加俩茶叶蛋?”
她手腕上的银镯子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围裙兜里的零钱哗啦啦蹭着布面,那声响里都透着实在的欢喜,眼角的笑纹里沾了点面粉,倒比擦了胭脂还显亮堂。
然而,在这片繁忙景象的不远处,街角阴影里,两道目光却像毒蛇般冷冷地黏在店面上。
苏建军缩在老槐树后头,半旧的夹克袖口磨出了毛边,他抬手扯了扯,像是想遮住手腕上那道浅疤——那是早年跟人打架留的,如今倒跟他脸上的戾气衬得很。
他盯着店里飘出的白汽,喉结滚了滚,昨儿在妈那儿喝的稀粥早消化没了,胃里空落落的。
看苏建国转身时后腰那圈明显发起来的肉,气就不打一处来——同样是苏家的儿子,凭什么这人腰腹坠着肉,他连顿热乎饱饭都得等妈偷偷塞钱?
旁边的苏红梅正对着小镜子补口红,豆沙色的膏体抹在唇上,倒没遮住嘴角那点刻薄。她瞥见二哥的眼神。
“啪”地合上镜子,往店里努嘴时,假睫毛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