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6章(1 / 2)

她听到陶念的声音后,仿佛所有的顾虑都消失了。

简单一句问候,却让林知韫突然哽住了呼吸。

她抬头望向异乡的夜空,在这陌生的街道和夜色里,心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想立刻见到那个人。

晚上,林知韫住在了县里的宾馆。

她将笔记本摊在略显陈旧的书桌上,列出明日考察的重点:城乡教育一体化实施路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提质策略、教师队伍稳定性建设、数字化教育的落地实践、以及乡土文化课程的培育模式。

她给县教育局对接人发送微信时,对方迅速回复:【明日8:30在第一中学门口等候,副县长将亲自陪同调研。】

次日清晨,林知韫提前十分钟抵达县一中。

古榕树下,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正与副校长讨论着操场扩建计划,研究着过几年能不能再盖一个体育馆。

当副县长带着爽朗的笑声从晨光中走来时,林知韫一眼就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阮丛,当年桃源乡山梁村那个总扎着马尾辫的第一书记,如今眉眼间添了干练,但笑起来时眼尾弯起的弧度依然如昨。

“知韫姐!”阮丛快步上前,直接握住她的双手,“局里文件只写‘林主任’,我没想到是你!”

教育局众人都惊讶地看着她们。

阮丛向大家介绍,“这位是我在山梁村当第一书记时的战友!当时她教孩子们念诗,我负责修教室漏雨的屋顶。”

林知韫不好意思地和大家一一握手。

调研从校史馆开始,林知韫看到展览柜里陈列着1965年的教师手写教案,纸张已然泛黄,但“教育为民”四个毛笔字依然遒劲有力。

她悄悄拍下照片,发给了给陶念。

陶念回复了一个“1”。

随后,林知韫随着大家进班听课。她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看着讲台上年轻的语文老师正带领学生们朗读《少年中国说》。

阮丛用手肘轻轻碰了碰林知韫,指尖夹着一张从听课记录本上撕下的纸条,上面潦草地写着一行字:“像不像当年你在山梁村带晨读的样子?”

林知韫扫了一眼纸条,面无表情地低声回应:“不像。”

“也是,”阮丛凑近她耳边轻笑,“那会儿你可是拄着拐杖教课的瘸子呢。”

林知韫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眼里带着几分羞恼瞪向阮丛。

调研座谈会上,教育局局长展示城乡教育一体化数据,用红笔圈出几个关键节点:“几年前,我们提出的‘流动师资共享池’理念,现在正是我们县推进城乡教师轮岗的核心模型。”

副局长立即即补充:“我们县成立了11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每个共同体由一所城区优质学校牵头,带动2-3所乡镇中心校,再辐射到一般小学和教学点,实现了城乡学校的全覆盖。”

“也有的地方,实行‘融合型教共体’。是由一所城镇学校与1-2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统一法人,形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实现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阮丛继续补充,“但是再往下到村里,就不好继续推行了,我们下一步还在研究,如何改善农村中心学校的师资和生源。”

快午饭的时候,汉阳县教育局的对接人员说,“林主任,你们晋州还有个考察人员要来,说是已经到了火车站,我们这就安排车辆去接。”

林知韫微微蹙眉,行程单上并没有新增人员的记录。

“告诉他们,不用安排了,我们去接吧。”阮丛转动方向盘驶向火车站,“下午我们要直接进山,来不及再回县城了。”

火车站广场上人群熙攘,阮丛刚停稳车就摇下车窗,林知韫向着火车站门口望去,呼吸突然停滞。

那个站在售票处前的身影转过身来,米白色的大衣被风吹起衣角,发丝在阳光下泛起熟悉的暖棕色。

她站在站前广场的人流中,脸色略显苍白,眼下带着疲惫,目光正有些茫然地环顾着这个陌生的县城。

风拂起她额前的碎发,露出微微蹙起的眉头。

林知韫的视线瞬间模糊了。

她推开车门,几乎是小跑着穿过人群。

跑到陶念面前的时候,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伸出微微发颤的手臂,将那个带着旅途风尘的人紧紧拥入怀中。

这个拥抱用力得几乎要将对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仿佛只要稍一松手,眼前的人就会消失。

不知过了多久,林知韫才轻轻松开手臂,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两人正站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广场中央。她有些不自然地整理了下衣襟,耳尖微微泛红。

“你怎么来了?”她的声音还带着一丝未平复的哽咽。

陶念的呼吸间还萦绕着对方身上熟悉的雪松香气,却故意扬起下巴:“局长说怕你一个人搞不定,特意派我来的。”语气里藏着几分难掩的得意。

林知韫微微抬眸:“是么?”

今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